以往盧贊對這一點,還未聯想太深,現在他的想法卻已發生轉變。
盧贊從未領兵作戰過,身為一名政客他沒有劉繼業的判斷力,他能看的唯有結果。
劉繼業在北漢多有威名,在這基礎上盧贊會相信他真的“不敵”一名十六歲的少年嗎?
還是說存在著另外一種細思極恐的可能?
與其說劉繼業是不敵趙德秀的才略,倒不如說劉繼業是不敵他的大宋皇長子身份。
特別是近來在潞州境內流傳的一封詔書——“凡太原郡侯招撫者,不論過往”
好一個不論過往!
面對盧讚的再次詢問,劉繼業張了張嘴想開口辯解。
可最後卻只能這麼說道。
“我少年時跟隨先帝,血戰沙場,身上受創處不知凡幾。
還望監軍不要中了敵人的離間計。”
疑心是最難捉摸的,況且趙德秀使的離間計,每一點全都是基於事實出發。
事實皆在,單單言語上的解釋是蒼白的。
無奈之下,劉繼業只能談他為大漢灑熱血的過往,希望來打消盧讚的疑慮。
說這番話時,劉繼業望向壺關的目光越來越憤懣。
“你苦心想將我引誘至壺關,為的就是行離間之事嗎?”
哪怕看穿了趙德秀的意圖,但現在劉繼業並未太過擔心。
因縱使盧贊是監軍,若沒有劉鈞的聖旨,他也無法奪去自身兵權。
在心中有著這點安慰後,劉繼業稍顯放心地轉身駕馬離去。
看著劉繼業快速遠離的背影,盧贊似有所悟。
他並不否認劉繼業對先帝的忠心,可話說回來:
“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等人對他們的先帝難道不忠心嗎?”
北漢,太原城。
左僕射趙華今日剛下朝,便聽到有人來稟報,說是府中來了一位出手闊綽的客商。
聽到“出手闊綽”四個字後,趙華明顯的來了興趣。
正所謂宰相門前三品官,能被他府中人都能稱一句“闊綽”的客商,那實力定然是不俗的。
送上門來的錢,趙華沒有拒絕的道理。
趙華命人將那位客商帶至他的書房中。
不久後,扮作客商的閭丘仲卿就來到了趙華身前。
見到氣度不凡的閭丘仲卿後,趙華天然的對他添了幾分好感。
“你今來府,所求何職?”
因北漢貧弱,許多位高權重的官員為自身利益,暗地中都在辦著“賣官鬻爵”之事。
在辦這類事的諸多官員中,趙華是名聲最好的。
趙華深知“可持續發展”的道理,只要有人價錢給的合適,他幾乎什麼都能賣。
在趙華的詢問下,閭丘仲卿說道:
“我不求官。
只求斷一人官路。”
閭丘仲卿的話,讓趙華的臉上浮現為難之色。
從手中權力來說,他既能予人官位,亦能斷人官位。
然斷人官位一事與權力無關,這事容易與人生出嫌隙。
“吾從來不輕易與人結怨,斷人官位一事需好好斟酌。”
細細斟酌一番後,趙華臉上為難之色愈濃,他看向閭丘仲卿鄭重的道:
“這事得加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