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農民軍沒有建立一個穩固的根據地,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不能,北方的旱災就沒有停過,崇禎年間處於小冰河期最嚴重的時期,動不動就會出現百年一遇的旱災,烈度一場比一場強,而且還從陝北擴張到中原地區,以起義軍的組織度是沒有辦法帶來當地的百姓抗擊旱災,他們只能不斷前往有糧食的地方求活。
徐晨回顧這段歷史,無奈發現明末時期,居然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時期,各股勢力只有野豬皮對土地制度動手,計口授田給百姓,八旗制度把土地分給士兵,比起老朱家的藩王動不動佔據一個行省一兩成土地,還要欠餉銀,野豬皮這套制度是極其先進,敢打敢拼的人最起碼可以獲得土地,而做我大明的基本盤,就只能不斷忍受苛捐雜稅。
於是出現打清兵,明軍望風而降是上勇,但投降清軍,換了一身軍服就變得銳不可當,以至於後世網際網路都在調侃明軍滿餉不可敵。
真想要起義,江南的難度更低,最起碼組織生產更加容易,還有可以從海外獲取糧食和武器裝備的優勢,而留在北方,徐晨也沒有把握自己能抗住這波旱災。
“哼!”這個時候村長帶著兩個盤子過來,所有人都縮起頭來,不敢目視村長。
“就你們這點本事還想下江南,只怕走不出米脂縣就被人賣了,故事也聽完了,還不快回家。”
小孩桌的他們最有眼色了,發現村長髮怒了,當即四散逃離,其他人也紛紛離開。
而後村長走到徐晨身邊道:“你是一個有本事的人,在江南可以發財,難道在米脂就不能發財?高家寨就靠這些青壯守衛,你把這些青壯帶走了,留在寨中的老弱婦孺怎麼辦,難道讓她們等死?”
村長人老成精,他早就看出徐晨這是想要忽悠自己村的青壯去江南,但明末不是後世社會,做不到青壯出去闖蕩,家中不會受到影響,這個時代出去闖蕩本就代表著生離死別,只有步入絕境的流民才會用這種辦法求活。
徐晨愕然的看著村長的背影無奈道:“我這是想當然了。”
剛剛查了資料,崇禎年間居然沒有一年是太平日子,地震,水災,旱災,蝗災,每個一兩年就會出現一個百年一遇的旱災,其中陝西乾旱了七年,最嚴重一年,陝西,陝西,中原全部鬧旱災,後期還出現蝗災,鼠疫。
有這麼多的負面buff,崇禎還能抗17年,他真盡力了,難怪後世那麼多人同情崇禎了,只要稍微瞭解這段歷史的,真沒有辦法不同情他。
而更絕的是,滿清入關後,北方的旱災瘟疫,全部戛然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