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有一些村民抽到了不太滿意的地,忍不住抱怨了幾句,但總體而言,大家的喜悅之情還是佔據了主導。畢竟,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增量,不用付出額外代價就能多得土地,這“白撿”的好處,自然讓人心生歡喜。
值得一提的是,以艾大頭為首的那些富農,平日裡仗勢欺人,不僅不願意加入抗旱會,還甘願做艾強的狗腿子。這次分地,他們的土地雖說沒有被全部沒收,但也都被分到了艾家莊的邊邊角角,位置十分偏遠。
不過,他們此刻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能保住自己的田地,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萬幸了。要是再敢出頭鬧事,說不定連手中這僅剩的土地都保不住了。畢竟在如今這形勢下,他們可是被嚴厲鎮壓的物件。
分完田地之後,大同社的成員們借用艾家大院,聚在一起開會討論。
李文兵一邊仔細地計算著,一邊說道:“一戶三十畝土地,要是在不鬧旱災的平常年份,一畝地大概能產出一石糧食。如此算來,三十畝地就是三十石。即便交上三成的稅,每戶還能剩下二十一石。按一戶五口之家來算,每人差不多可以分到四石多的糧食。這樣一來,足夠一家人維持溫飽生活了。”
說完,他不禁感嘆道:“由此可見,均田實在是解決我大明諸多頑疾的一劑良方啊!”
劉永卻搖了搖頭,反駁道:“這藥雖好,可不能用啊。一旦均田,那可就是逼著全縣計程車紳與我們大同社為敵啊。”
李文兵卻不以為然,自信地說道:“未必就不能推行。如今我們大同社已經組織起了13000餘人,而且還有大量的村落表示想要加入我們。照此趨勢,到今年年末,人數超過兩萬應該不成問題。這兩萬人當中,我們能組織起三千青壯勞力。就米脂那些士紳,他們又能有多少家丁呢?”
劉永皺了皺眉頭,又道:“那慶王府在米脂可是有萬畝良田,你難道也敢去均他們的田?”
聽到這話,蔣鄉泉頓時怒目圓睜,氣憤地說道:“朝廷拿出三成的稅收,用來供養這些大明宗親,讓那些王爺們享盡了榮華富貴。可他們呢?依舊像那永遠填不滿的饕餮一般,對土地貪得無厭。米脂距離慶王府足有千里之遙,慶王卻依舊死死霸佔著米脂的萬畝良田。要說這大明的禍害,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些宗親王爺!”
事實上,大明上下,從朝堂官員到普通百姓,對這些王爺都沒什麼好感。就拿陝西行省來說,這裡有四大王府,全省的稅收加起來,都不夠供養這些王爺宗親的,還得從外省轉運錢糧過來。而這些王爺們,不僅吞噬了鉅額的錢財,還變本加厲地大肆兼併土地。可以說,除了那些與他們有直接利益關聯計程車紳之外,幾乎沒有一個人對這些王爺們有好臉色。
蔣鄉泉之所以如此義憤填膺,正是因為他家的土地,也是被慶王的家丁強行霸佔去的,他一個童生也沒有辦法和慶王對抗。
總不會有人認為那些王爺們會花錢買土地吧?
就說萬曆皇帝,心疼自己的兒子福王,得不到大明的萬里江山,不僅把他封到洛陽,還一下子賞賜了4萬頃土地。難道真有人會以為,洛陽四周能有400多萬畝的荒地等著福王去接收嗎?
一個福王下去,大明又何止萬千的百姓會淪為流民。
這次真要裸奔上架了,剛剛和編輯定好了,明天中午12點上架,偏偏我這兩天得了甲流,存的幾張稿子也全部消耗光了。只能從現在開始努力碼字了。爭取明天先寫個1萬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