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

第25章 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

李文兵亦面露遲疑之色,道:“如此一來,打擊面太過寬泛,朝廷給予讀書人的優待本就不多呀。”

徐晨微微冷笑,道:“太祖當年定下優待讀書人之策,本意豈是讓其減免幾千上萬畝的稅賦?”

劉永聞言,面露羞愧之色,但仍辯解道:“朝廷給予劉某的優待,不過區區兩石糧食而已。劉某倒並非在意這兩石糧食,只是眾人皆如此行事,若我劉家不隨波逐流,恐會遭受排擠。”

徐晨長嘆一聲,道:“革他人之命易,革自己之命難。你連區區兩石糧食都不捨得捨棄,更何況那些家大業大、盤根錯節的大家族,他們豈會為了朝廷捨棄幾百上千萬的利益?此乃天子捨棄東林黨,轉而啟用魏忠賢的緣由所在。只是依我之見,如今大明的局勢,僅靠一個魏忠賢,已然無力迴天。當下的大明,急需如張居正張閣老那般的豪傑之士!”

“張閣老!”劉永等人聽聞,眼中皆流露出欣然嚮往之色。不單單是因為張居正是大明百年來權勢最盛的閣老,更因張閣老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實實在在地扭轉了大明的衰敗之勢,令大明再度興盛繁榮。正所謂國難思良臣,這個時代的人,無不深深懷念張居正主政的那段輝煌歲月,只是張閣老的下場也是極其悲慘。

劉永神色悲慼,嘆道:“朝廷恐難再出現張閣老這樣的豪傑了。”

徐晨點點頭,道:“張閣老推行的改革,極大地觸動了大貴族、大豪強的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皇權也有所影響。故而,莫說是天子不容許再有一個張閣老,即便是地方豪族,亦絕不可能坐視此類人物再度出現。”

李文兵憂心地問道:“依先生所言,難道這世道的衰敗便無可挽回了嗎?”

徐晨目光堅定,道:“非也!我們當下所做之事,便是在拯救天下蒼生。”

“上千流民,怎可等同於整個天下?”劉永滿臉不信。

徐晨微微一笑,道:“自上而下的改革之路,已被各方勢力封堵得嚴嚴實實。但自下而上的變革之路,依舊存在希望。天下的利益雖已被地主豪強瓜分殆盡,然而,只要能開拓出新的利益,便能啟用大明這潭死水。我如今的做法,便是讓流民有活可幹、有飯可吃,大力發展紡織業。多造就上千工匠,便少了上千流民。”

“我們所行之事,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意義重大。救了這上千流民,便匯聚了上千人的力量;若能幫助一縣百姓解決乾旱之苦,便掌握了一縣的力量。而後不斷拓展,由一府至一省。待得整個天下百姓皆能安居樂業之時,盛世自然會再度降臨。”

求收藏,月票,舉薦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