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辛苦,但每天都能回些現錢,更重要的是能直接聽到反饋。
這天,田大牛賣完豆糕回來,一邊數著零錢一邊對李慧敏說:“慧敏姐,今天在機械廠門口,好幾個人問,咱們有沒有別的點心,光豆糕有點吃膩了。”
李慧敏記在心裡。
晚上收工後,她沒急著走,在案板前坐下,拿出紙筆。
豆糕是根本,但不能只有豆糕,得開發點新花樣。
她回想上輩子吃過的一些老式點心。
綠豆糕,芝麻餅香還有那種帶餡的酥皮點心,做起來麻煩,成本也高。
正琢磨著,王大嬸湊過來,“慧敏,想啥呢?”
“大牛說有人嫌光豆糕單調,我在想能不能添點別的。”李慧敏說。
“添點別的?”王大嬸想了想,“綠豆糕行不?跟豆糕差不多做法,就是換種豆子。”
“我也在想這個。”李慧敏點頭,“綠豆成本比黃豆還低點,就是不知道銷路。”
“試試唄。”田大娘也圍過來,“我孃家那邊有做綠豆糕的方子,我大概記得,明天我試試?”
“行,田大娘你明天試試做一鍋綠豆糕,量不用大,先看看。”李慧敏拍板。
第二天,田大娘果然搗鼓出了一鍋綠豆糕。
顏色嫩黃,帶著綠豆特有的清香,口感比豆糕更細膩些,大家嚐了都說不錯。
李慧敏讓田大牛下午出去賣豆糕時,帶上幾斤切好的綠豆糕當試吃品,看看反應。
傍晚田大牛回來,一臉喜色,“慧敏姐,綠豆糕好賣!嘗過的人都說好,比豆糕還貴一分錢也有人買,帶去的都賣光了,還有人問明天有沒有。”
這訊息讓作坊裡的人都挺高興。
李慧敏當即決定,每天增加綠豆糕的生產量,和豆糕搭配著賣。
新品的成功帶來了短暫的喜悅,但原料的壓力也更大了。
黃豆綠豆糖油,每天的消耗量都在增加,賬上的錢像流水一樣出去。
這天下午,李慧敏正在小賬房算賬。
王大嬸撩開門簾,“慧敏,送豆子的老孫頭來了,說…說豆子要漲價。”
李慧敏放下筆走出去,老孫頭是個乾瘦的老漢,常年在鄉下收豆子往縣城賣。
他搓著手,有些不好意思,“李老闆,不是我要漲,是今年豆子收成不太好,鄉下收上來的價就高了,我這也是沒法子……”
“漲多少?”李慧敏問。
“每斤…漲一分半。”老孫頭伸出兩根手指比劃了一下。
豆糕廠現在每天消耗黃豆綠豆加起來快兩百斤,光豆子一項,一天就要多出三塊錢成本,一個月就是小一百塊。
“老孫叔,你也知道我們小廠子不容易,這價漲得有點猛了。”李慧敏試圖商量。
老孫頭苦著臉,“李老闆,真不是我抬價,你去打聽打聽,現在豆子就是這個行情,我要是不漲,這買賣就沒法做了。”
李慧敏知道他說的是實話,最近糧食價格確實在波動。
“行吧,先按這個價送。”李慧敏沒再多說,現在臨時換供應商更麻煩。
老孫頭鬆了口氣,趕緊去卸豆子。
成本增加,利潤就更薄了。
招待所的價格是簽了合同的,不能隨便漲,街頭零售那邊,剛開啟點局面,漲價很可能影響銷量,得想辦法。
幾天後,沈君義來市場管理處辦事,順便到豆糕廠轉了轉。
李慧敏正好在院子裡檢視新到的一批綠豆。
“沈老闆。”李慧敏打了招呼。
沈君義點點頭,看著那些綠豆,“豆子不錯。”
“就是價漲得厲害。”李慧敏隨口道。
“糧食都在漲。”沈君義說,“你這邊銷路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