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1章 【淮南麒麟】

皇祐三年,臘月廿一,揚州。

晨曦初照,瑞雪飄飛。

江府,書房。

一個頭束綸巾,一身淺色繡花袍子,約莫十一二歲的清秀少年,一手鎮紙,一手持筆。

指實,掌虛,落筆。

點橫豎折,行雲流水,一個蒼勁有力的館文體“知”字,躍然紙上。

又一落筆,“否”字成形。

“知否!”

筆尖一斂,江昭望著窗外飛雪,不禁一嘆。

一恍,已經十二年啊!

起初,他還以為自己是穿越到了北宋時期。

畢竟,彼時范仲淹苦讀求學的經歷傳揚天下,【劃粥斷齏】的佳話極為受人追捧,讚譽不斷。

可時間一長,江昭就發現了問題。

國號不是“宋”,而是“周”?

這個時代,文風鼎盛,經濟繁榮,社會風氣似宋。

文官清流執掌內閣、黨同伐異,武將勳爵開國輔運、世襲罔替,官宦制度似明。

典型的宋明合制!

大宋丟了燕雲十六州,大周也丟了燕雲十六州。

大宋崇文抑武,大周崇文輕武。

但不同於大宋的是,大周太祖並未杯酒釋兵權,太宗也沒有御駕出征,一舉損傷幾十萬兵馬。

這就使得武將勳貴的傳承得以延續,累世富貴,並逐步形成勳貴集團。

一切,都不符合江昭記憶中的任何一個時代。

直到有一次,江昭偶然知曉淮南有一名為盛紘的官員,妻子王氏是太師嫡女,他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究竟到了什麼地方。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一個君王無子,宗室奪位,臣子從龍的時代。

表面上是以盛家庶女盛明蘭的視角講述宅斗的事情,但若是拉高視野,透過現象看本質,就可察覺隱含的時局變化。

要麼是紅袍、紫袍之爭,要麼是侯爵、國公之事,小小宅鬥,隱含的卻都是高門顯貴、改朝換代的事情,門檻非常之高。

就連表現得一點也沒有牌面的盛家,實際上也是世代為官的存在,祖、父、子三代為官,皆是五品紅袍以上,妻子皆是名門貴女,妥妥的傳承有序、門楣煥彩。

一般人,實在是連湊熱鬧的資格都沒有。

“噠噠噠!”

一陣叩門聲傳來,打斷了江昭的思緒。

“公子,已是辰時三刻。”一位黑衣小廝站在門外提醒道。

江昭一怔,毛筆輕輕搭在筆架上,沉聲道:“禾生,束脩六禮,可都準備妥當?”

書房重地,一般的小廝不得走近,敲門的是他的書童。

“公子放心,都齊備著呢!”書童禾生連忙答道。

江昭瞭然,推開書房大門,揮手道:“那就走吧,去拜訪韓世伯。”

韓世伯,即知州韓章。

慶曆新政,以范仲淹、富弼、韓章三人為首,兼有天子支援,志在改革弊政,可謂浩浩蕩蕩,震懾天下。

然而,卻以失敗而告終。

新政失敗,臣子自是難逃其咎。

韓章,作為新政的主持者之一,不可倖免的“自薦”外放,出知揚州已有六年之久。

這六年,揚州官吏因忌憚其政敵的手段,都是既不得罪,也不親近的態度。

江昭不一樣!

他非常清楚韓章的未來究竟會何等的厲害。

那是宰執十年的百官之首,三朝老臣,兩朝顧命定策元勳,穩入太廟的人物。

這要是都不抓住機會,那就活該成不了大事。

因此,江昭時常找機會向其求教學問。

一個幾歲的孩童,一臉的求知慾,好學的向長者求教,韓章自然是不會拒絕。

萬事開頭難,有一就有二。

慢慢的,兩人越來越熟,六年過去,已然是情同師徒。

白雪飄飛,踩著鬆軟的雪,江昭大步往前走去,書童禾生落後半步,往後一點是兩名力士一起抬著的束脩六禮。

“小乙。”

沒走幾步,一個官宦子弟撐著傘上前打招呼。

那是一個長相圓潤、十五六歲的書生,手持摺扇,一舉一動大開大合,盡是豪邁闊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