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靜——”
約莫百息,內官得到授意,長呼一聲,打斷議論之聲。
其後,繼續唱道:
“門下,制曰:
朕惟干城裂土之勳,君王之股肱。
爾寧遠侯、馬步軍都指揮使顧廷燁,家傳韜略,世篤忠貞。曩者西夏跳梁,隴右震盪,絕其糧道於咽喉,連克二州,拓土千里。壯猷允符廟算,懋績獨冠諸軍。
今特頒特典,以彰殊榮。
特授雲麾將軍,同籤書樞密院事、侍衛馬軍司都虞侯,加食邑千戶,賜宅邸五進,皇莊十頃,寶甲三十副,西域良駒三乘,賜銀符魚袋,賞紫袍金帶。
追其母白氏為淑人,其妻盛氏為淑人。
敕工部鐫“柱國忠勤”鐵券,以彰世勳。
於戲!
旌旗所指,已標青史之功;帶礪長存,永固丹書之誓。
欽哉!”
作為主帥之下第一人,顧廷燁的封賞不可謂不豐厚。
田產、財產、誥命封賞都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關於統兵實權的任命。
三大官職,雲麾將軍為正三品,同籤書樞密院事為從三品,侍衛馬軍司都虞侯為正四品。
其中,雲麾將軍是虛職,不足為道,真正重要的是其餘兩大官職,
同籤書樞密院事,乃是樞密院的職務。
有此官職,就可參與樞密院的政務。
侍衛馬軍司都虞侯,則是真正的實權統兵官職。
百年國祚,一年一年的冗兵,最終積累了百十萬士卒。
其中,約莫八十萬都是禁軍。
這八十萬,主要分佈於路、州、縣,以及汴京、邊疆,並歸屬於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大衙門統管。
這三大司衙,就是禁軍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其下管轄捧日、天武、龍衛、神衛等百餘個番號,並依廂、軍、指揮、都四級建制。
一都百人,一指揮五百人、一軍兩千五百人、一廂兩萬五千人。
在此之上,就是三大禁軍司。
其中,殿前司沒有指揮使,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都有正、副指揮使,合攏五人,通常就是樞密院的五位副使。
此前,顧廷燁任職的馬步軍都指揮使,就是“軍”一級的一把手。
如今,其任職的侍衛馬軍司都虞侯,則是“司”一級的三把手。
理論上,從任職侍衛馬軍司都虞侯的那一刻起,他真正的上司就只有五位樞密副使。
至於同籤書樞密院事,更偏向於熟悉樞密院政務的添頭。
二十八歲,位列樞密副使之下第一檔次,可謂大紅大紫!
顧廷燁面紅耳赤,重重一拜:“臣顧廷燁,拜謝皇恩!”
趙策英含笑,平和點頭。
作為新帝,他需要鞏固對軍權的掌握。
拉攏拓土功臣,就是不二之選!
而幾位拓土功臣中,尤以顧廷燁為其最。
文臣武將,齊齊相視,皆是暗自皺眉。
自官家登基以來,已有近一年時間。
從官家日常行徑來看,不少人都認為官家是更傾向於平滑過渡先帝時期的老臣。
結果,今日卻著實是給人一種“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感覺。
江昭,三十歲,內閣大學士。
顧廷燁,二十八歲,侍衛馬軍司都虞侯。
要是不出意外,王韶、張鼎、鄭曉之流亦是重賞。
官家,也是二十八歲。
都是年輕一代啊!
“門下,制曰:
鷹揚奮武,貴在摧鋒於指顧;虎旅宣威,尤貴戡亂於邦疆。爾指揮使姚兕,勇冠三軍,忠貫白日。
今特頒特典,以彰殊榮。
茲特授爾階忠武將軍、特封海豐郡伯爵,食邑千戶,賜金三百兩,錦帛五百匹,御宅三十頃,山文鎧五副。
於戲!
爾其秣馬礪鋒,繼揚鷹隼之銳;銘功鐘鼎,無替雲臺之志。
欽哉!”
忠武將軍,正四品虛職。
海豐郡伯爵,屬於流爵。
不過,再怎麼流爵,那也是伯爵。
伯!
文武百官,面色微詫。
誰承想,姚兕竟然封上了伯爵?
須知,上次封流爵伯的可是主帥之下第一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