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掣籤法,皇帝贊同,內閣贊同,連烏思藏的貢使也贊同,那到底是誰在反對?
哦,是言官在反對啊。
隆慶元年高拱罷官,就是被言官胡應嘉和歐陽一敬逼迫辭官回鄉的。
如今高拱返回朝堂,胡應嘉被外放湖廣佈政司,歐陽一敬則已經辭官。
但當年跟著兩人一起彈劾高拱的言官,還有不少留在六科十三道,他們不少都是徐階的門生故吏。
這次正好是一個好的機會,這不是更證明了這幫言官百無一用,不僅僅提不出有用的國家政策,反而會攻擊真正幹實事的人。
蘇澤這一次的上疏,不僅僅解決了烏思藏爭貢的問題,還給了高拱一個清理科道的藉口。
高拱掌管吏部,只要能得到皇帝的支援,貶謫幾個言官出去,實在是太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面對一厚一薄的兩摞奏疏,趙貞吉也沉默不言。
作為禮部尚書,蘇澤幫著他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作為內閣輔臣,他也是討厭那些外朝掣肘的言官。
解決烏思藏貢務,是他管理的詹事府和禮部的功勞,也揚了內閣的志氣。
可怎麼就覺得這麼憋屈呢?
趙貞吉內心十分的矛盾。
魏用敬的奏疏上,李春芳、高拱、張居正都已經票擬了意見。
這一次,首輔李春芳也下場,三位閣臣的意見出奇的一致,都是敦促工部加快打造金瓶,禮部制定完善的金瓶掣籤制度,解決烏思藏法王繼承問題。
趙貞吉微微嘆息,他只能拿起揭紙,也贊同了前面三人的意見。
魏用敬的奏疏好處理,但是科道的彈劾奏疏?
趙貞吉摸著自己的鬍子,咳嗽一聲說道:
“烏思藏爭貢的事情已畢,這些言官小臣的奏疏,我等就不用票擬了,直接送去司禮監,不要牘擾聖聽了吧。”
隆慶皇帝比較放心司禮監和內閣,所以形成政治默契,如果不是內閣特別說明請求御覽,內閣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小事,司禮監就會直接按照內閣意思批紅用印,不會送到皇帝的御案上。
趙貞吉的意思,自然是要保護那些上疏的言官。
但是高拱卻站起來說道:
“這些言官小臣屢屢攻擊大臣,干涉國務!真有事要他們建言獻策,於國事提不出有用的章程,反而攻擊解決了問題的蘇子霖!”
“好生可惡,高某要請陛下嚴懲這些科道言官!”
高拱唱了白臉,張居正則站起來唱紅臉。
“高閣老息怒,六科十三道是太祖所設,言官上書是保障言路通暢。因言獲罪傷的是天下士人之心。蘇澤做得對,就嘉獎他就是了,六科十三道做的錯了,申飭即可,不用喊打喊殺。”
趙貞吉臉色鐵青,兩人一唱一和,看起來是在打擂臺,實則是在唱雙簧。
內閣輔臣意見不一,李芳那個謹慎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肯定會一本不落的送到皇帝御案上。
那時候隆慶皇帝看到魏用敬和言官們的奏疏,肯定要對科道產生不滿。
科道官章進諫糾劾,如果皇帝都對你不信任,那科道奏疏的威力就大大降低。
即使皇帝不處罰這些科道官員,也會極大的影響六科十三道的威信。
可趙貞吉看向不知道在寫什麼首輔李春芳,他實在想不通,怎麼徐閣老才離職一個月,內閣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