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59章 日用之道?

東南倭亂的起點,就是倭寇在寧波爭貢。

反正對言官來說,他們只需要考慮自己堅定的對敵立場就行了,但是戶部兵部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居高不下的軍費,因為戰爭糜爛的九邊,言官們可以上疏開疆,可軍隊能不能打出去,打下來的地盤能不能佔住,打完仗以後得犒賞和撫卹誰出,這些都不是言官需要考慮的事情。

反正如今誰提俺答封貢,誰就是漢奸投降派!

我大明就是戰死,餓死,也不能因為外藩蠻夷的逼迫,就和他們開貢市!

其實王崇古在給內閣的私信中,也提出過想要在宣大開貢的事情。

內閣中,高拱其實也支援封貢,解決西北軍費居高不下的問題的。

但光是高拱張居正支援沒用,這個話題實在是太過於敏感。

張居正放下了王崇古的奏疏,拿起了蘇澤辦的《樂府新報》。

第一版就是邸報新聞摘抄,就是簡單介紹最近邸報上的大事,這倒是方便基層的官員和百姓知道朝廷的動態。

這個倒是沒什麼問題,其實大明也一直在提倡政務公開,太祖朱元璋設計的縣衙,其中一個職責就是在縣衙外的宣諭亭張貼朝廷的最新政策,朱元璋還規定縣令還要派遣鄉老在鄉野宣讀政策。

當然,這項制度執行得怎麼樣,還要看基層的情況。

對於大部分縣令來說,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讓這些百姓知道了朝廷政策,官紳胥吏還怎麼利用政策的資訊差來盤剝百姓?

張居正很清楚基層的德性,如果《樂府新報》能發到所有的州縣,是不是就能杜絕官紳盤剝百姓?

張居正搖了搖頭,自己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了,這報紙能在京師發行都困難,別說覆蓋全國了。

但是這種新聞簡報的形式不同,要比邸報上的長篇大論來的有意思,可以很快了解朝廷的大事。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和內閣票擬一個意思?

只是票擬是給皇帝看的,而這個簡訊是給報紙讀者看的。

第三版是羅萬化的八股文,張居正看完十分的滿意,準備將報紙帶回去給自己的兒子當做範文。

張居正輕笑一聲,蘇澤當真是人精,有了這第三版,《樂府新報》就有人看,就是考過了科舉的官員,誰還沒個備考的子侄呢?

這樣一來,被強行訂報的戶部,議論聲應該小上不少。

第四版的戲文和笑話也有趣,張居正準備回家好好讀一讀。

因為是隨手翻的,張居正最後才翻到了第二版。

恩?日用之道?

這蘇澤什麼時候投了泰州學派?怎麼搞起日用之道了?

張居正最不喜歡朝野的講學之風,他看了一眼趙貞吉,難道蘇澤向趙貞吉投降了?

《兩小兒辯日解惑》?

張居正深入的讀了進去,怎麼感覺不是趙貞吉那一派的心學理論,反而在談論什麼“光學”,用的論證都是《周髀算經》和《夢溪筆談》裡的東西,這還是心學說的百姓日用之道嗎?

張居正撇向趙貞吉,不知道趙閣老現在是個什麼想法?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