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58章 斷章狗

報館的編輯部設在紫禁城內的史館,但是印刷部門則被蘇澤設在了宮外的禮部刊印館。

這自然是為了分發報紙便利,要不然光是將報紙運輸出宮,就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蘇澤看著新刊印出來的報紙,將報紙分發給身邊的徐渭,接著就有報館的吏員,將這些報紙運送到各部衙門。

“青藤先生,三日能成刊嗎?”

徐渭想了想,還是點頭說道:

“趕一趕應該可以。”

蘇澤說道:

“萬事開頭難,現在人手少,等架子搭起來了,壓力就要小很多了。”

徐渭也點點頭,從蘇澤拉來經費,到報館的工匠完成雕版印刷晾曬,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徐渭親自參與的。

後世公文,總喜歡講什麼“最佳化業務流程”,將這句話變成了一句空話套話,但真正都要做事,最佳化業務流程,又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比如報館的版面怎麼安排,雕版的順序如何,怎麼審稿怎麼校對,這些流程都要從無到有設計出來。

就比如這第一個版面,是從邸報上摘抄的朝廷重要新聞,這部分只需要一個熟悉邸報的吏員謄抄就行了。

但是謄抄後的公文需要有人稽核驗證,萬一刊登錯了或者弄岔了,這可是政治上的大忌諱。

第二版蘇澤命名為“市井之聲”,是一些京師城內的市井新聞,這同樣也需要有人校對核對。

第三版是蘇澤承諾給國子監生的八股範文,第一期只是刊登了羅萬化的文章。

蘇澤堅持給了羅萬化稿費,羅萬化開始堅持不肯收,後來還是蘇澤說起了“子貢贖人”的典故,對著羅萬化說,如果他這個狀元堅持不肯收稿費,那日後再約稿,別人也不可能收稿費。

可寫文章是耗費心力的事情,大家都科舉上岸者,也有了本職工作,這樣長久以往,就沒人願意再給《樂府新報》寫文章了。

羅萬化聽了蘇澤的話,最終不僅僅收下了稿費,還在翰林院宣傳給《樂府新報》寫稿有稿費拿的訊息。

讓蘇澤意外的地方,是羅萬化的宣傳效果,甚至要比沈一貫在同年中吆喝還要好。

蘇澤想了想,大概是因為羅萬化一向謹慎低調,所以建立起了靠譜的人設,和沈一貫那種包打聽的人設不一樣,說的話更容易讓人信服。

蘇澤不由的感慨,這就是人設的好處。

一旦建立起來,別人都會先看你的人設,再看你辦的事情。

那自己的人設是什麼?

蘇澤不知道,千人千面,自己大概在各個人心中的人設都不一樣吧。

第四版就是“曲苑之聲”了,連載的是徐渭的女狀元。

女狀元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蘇澤還是讓徐渭分成了六段,分成六期刊登出。

蘇澤又從後世網路寫手身上找到靈感,讓徐渭在劇情關鍵之處斷章,讓這些大明讀書人也體驗一下,什麼叫做“斷章狗”。

蘇澤要的就是這個追更的效果,前世小時候蘇澤看報紙,每次也都是從報紙的文娛版塊開始看的。

就算不愛看其他版面,有著第四版勾著,也能保證報紙的“追讀率”。

除了徐渭的戲文,蘇澤還親自執筆,回憶了一個後世《笑林廣記》中的一個笑話,也刊登在了第四版上。

這下子,整個報紙四版全部湊齊了。

這四版之中,第一版只要抄邸報就行了,第三版蘇澤先從翰林院和同年中薅羊毛。

第四版也簡單,徐渭的曲藝作品不少,這個時代戲劇話本都不少,後世知名的《三言二拍》,雖然是天啟年間才成書,但是其中不少故事已經膾炙人口,散佈於各種官員雜記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