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

遼王!

張居正果然動手了!

在代王事件剛剛平定,張居正就出手了!

蘇澤感慨,張居正果然是政治動物,抓時機的能力也是頂級的。

這邊代王的事情剛剛見分曉,張居正就立刻進攻,湖廣的奏疏就遞到了內閣。

這個時候將遼王的齷齪事情爆出來,也正是削遼藩的最好時機!

宗藩連續出事,作為執掌禮教的禮部自然要商議出對策,如何規勸天下的宗藩。

申時行和王錫爵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趙貞吉喊到禮部去商議的。

如果能革除遼藩,又能增加多少國祚?

蘇澤仔細想了想,好像在他穿越前的歷史上,遼藩也被張居正革除了。

似乎到了萬曆年,張居正倒臺後,遼王府後人還想要恢復遼藩,但是被申時行內閣給擋住了。

這麼說,革除遼藩是歷史上就有的事情,不會增加大明的國祚。

——

兩日後,十月十六日。

山西巡案王用汲急入大同,用一天時間,就將代王的事情審理清楚。

代王勾結大同總兵鄭年造反,侵佔軍屯,欺壓同宗宗室的種種罪行,都被王用汲寫成奏疏,急遞到京師。

王用汲更是直接在代王府中,找到了被他截殺的朱充華的首級。

追殺朱充華的王府侍衛,見到王用汲後就立刻招供,指認是代王朱廷埼指使他們截殺朱充華父子的。

人證物證俱在,當內閣將一切都送到皇帝面前的時候,隆慶皇帝也罕見的發了怒。

最終如何處理代藩,隆慶皇帝親點了閣部大臣入宮,召開御前會議。

“這就是太祖親冊鎮戍大同的宗藩!”

代王的罪證之中,還有一封他寫給俺達汗的投誠信,用詞十分的諂媚,信中說是要用大同一城獻給俺達汗,只求能得到俺達汗的庇護。

事情到了這一步,在場的閣部大臣都清楚,代王完蛋了。

圈禁鳳陽高牆,是代王最好的結局。

而這一次閣部會議的重點,就是如何處置代藩。

等到皇帝逐漸冷靜下來,張居正從袖子裡掏出了一份奏疏。

《請撫宗親復邊屯奏疏》。

這是蘇澤在上次御前會議結束後,回去重新上的奏疏。

奏疏的內容就和他在皇帝面前說的一樣,就是‘除代藩,開宗禁,復邊屯’三條。

這一次在御前閣部會議上,張居正再次向隆慶皇帝進獻蘇澤的奏疏,這自然不是他一個人的意見。

而是整個內閣的意見。

在翻開蘇澤的奏疏,又看到四位閣臣的票擬意見後,隆慶皇帝又命令司禮監掌印李芳,當著閣部大臣的面宣讀了蘇澤奏疏的內容。

在場的六部尚書們,顯然也已經得到了內閣的通氣,紛紛表示贊同。

既然閣部大臣都贊同,隆慶皇帝也不再反對,但是他還是加了一句說道:

“改革代藩宗務,都是因為代王之罪,無罪宗藩朕是不會動的。”

這句話自然是說給其他宗室說的,除代藩完全是因為代王的問題,皇帝也是在向宗室許諾,不犯錯的宗室是不會被懲罰的。

代王的案子算是辦結,接下來是遼王的事情。

隆慶皇帝想了想,還是說道:

“以刑部侍郎洪朝選為正,湖廣按察副使施篤臣為副,前往荊州勘遼。”

張居正心中微微有些異樣,刑部侍郎洪朝選,和張居正不是很對付,但是張居正的門生故吏施篤臣為副使,好歹自己還有干涉案件的能力。

而且就以遼王那個德性,只要欽差正常的巡查,一定能查出問題來。

在處理了兩件宗藩的問題後,隆慶皇帝已經十分疲憊。

就在這個時候,高拱又出列說道:

“此次代亂,科道多有附和者,請陛下降旨詳勘。”

但是這一次隆慶皇帝沒有完全贊同高拱的進奏,而是說道:

“科道本就有風聞言事的職責,代王謀逆是朕都沒想到的事情,還是不宜株連太廣。”

“這樣吧,將帶頭上書響應代王的幾個言官行勘,等勘察後再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