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又聽涂澤民說紅夷掠奪土人財富,聽說土人用黃金建造神廟,更是兩眼放光!
張宏讀完了之後,蘇澤又在涂澤民的文章後,寫了一段“編者案”的短評。
短評介紹了涂澤民的任職履歷,又對他首倡月港開關進行了讚頌。
張宏又說道:
“原來這位涂澤民,曾經擔任過福建巡撫,陛下登基之初,就是他首倡開關的,原來蘇翰林之前寫的《海國記》是真的啊!”
前一期蘇澤的《海國記》,大部分讀者都是當做神話故事來看的,但是經過真的和紅夷接觸過,又在福建任職的涂澤民印證,可信度就大幅度上升了。
小胖鈞兩眼放光的說道:
“這紅夷之主搶奪土人金銀就成海內鉅富,我天朝上國為什麼不派船去南州?”
張宏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含糊說道:
“此等軍國大事,僕臣不懂,還請殿下問問諸位夫子。”
朱翊鈞點點頭,他想著在經筵上直接詢問蘇澤,又命令張宏將涂澤民的文章讀了兩遍,又問道:
“這位塗大人,如今在何處任職?”
張宏又看了一遍報紙,報紙上唯獨沒有寫涂澤民的現任職位,他只好說道:
“僕臣遣人打聽一下。”
朱翊鈞連連點頭說道:
“若是這位涂澤民在京師,孤要請父皇讓他也來講學!”
對於年幼的朱翊鈞來說,涂澤民所寫的千里之外的南州可要比聖賢書有意思多了。
——
沈思孝回到家中,從雒遵行勘戴罪後,他就一直心神不寧。
沈思孝自然是擔心,代王案件會牽連到自己,影響自己的大好前程。
本來是想要幫著雒遵扳倒蘇澤,又出了自己被蘇澤壓住光芒的怨氣,又能攀上都察院的關係,觀政結束後留在都察院。
這下子偷雞不成蝕把米,雖然目前代王案件只是牽涉到雒遵,但萬一雒遵沒能頂住,最後將自己牽連出來,那自己的前途可就完蛋了。
沈思孝低調了很多,同年聚會都不再參加,只希望能夠從這次風波中脫身。
不過沈思孝也沒有束手待斃,在雒遵這條線斷掉之後,他又找到了吏部的路子,和吏部文選清吏司中的一名同鄉官員牽上了線。
沈思孝已經想好了,走通了文選清吏司的關係,這次銓選能授一個富庶地區的知縣,在地方上搞出一點政績來,等風頭過去再想辦法運作回京師。
這條路比起直接留任都察院來說,自然是崎嶇蜿蜒的小路了,但是總比那些不懂鑽研的同年強,要是被授予一些邊遠偏窮地區當官,幹上幾年什麼政績都做不出,這輩子也就沉淪州縣了,一輩子不得翻身了。
沈思孝家境優渥,剛中進士就在京師買下了一座不錯的小院,家中僕役齊全。
等到沈思孝放衙回家,書童將最新的報紙放在了他的書桌上。
作為新科進士,沈思孝還有點後世大學生看高考題的新鮮勁兒,他首先翻到第二版,看到這篇八股文的作者,文選清吏司郎中張四維的名字,一股不祥預感冒了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