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師城外。
“爹,前面就是京師了!”
朱儁棠扶著自己的父親輔國中尉朱充華,躲藏在草叢之中,等待天明入城。
朱充華父子都是代藩的宗室。
按照宗室的制度,他們是不能離開大同的。
他們一路上翻越關卡前往京師,自然是為了告御狀。
父子二人這一路上不僅僅要避免代王府追捕的護衛,兩人還要繞道躲避朝廷的關卡,所以只能夜行日歇,還只能走荒野小路。
朱充華已經非常的虛弱,他也知道自己可能撐不過去了,拉著兒子的手說道:“兒啊!只要到了京師,把萬言書送到通政司,我們爺倆就有活路了!”
朱儁棠儀表不錯,但是全身瘦骨嶙峋,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朱充華又讓兒子解開行囊,這裡面是他繼任輔國中尉時候朝廷賜下的官袍,也是他們證明自己宗室身份的唯一憑證,要不然父子兩人這幅狼狽樣子,通政司怕是以為父子倆是進京乞討的乞丐。
輔國中尉其實放在宗室中,也都能算得上是中層了,但是朱充華父子這些年是真的沒吃飽過飯。
大明宗室是個兩極分化嚴重的群體。
藩王的生活奢華無度,高階宗室從生下來就是米蟲,享受朝廷的祿米和各種特權,在地方上也無法無天。
中低層的宗室就慘了,他們的祿米經常被剋扣,還因為宗禁,不允許從事四民之業。
雖然明代中期以來,皇室放鬆了對宗室科舉的限制,允許一部分宗室參加科舉。
但科舉本來就是非常難的事情,就算是開放士禁,也只能改善一部分優秀宗室的生活,對於普通的中低階宗室來說,又不給祿米,又不讓從事農工商,那是真的沒活路了。
嘉靖四十年,王宗沐曾山西布政使,時年山西遭遇旱災,王宗沐就上書嘉靖,“去年因飢疫死者幾二百位”。
嘉靖末年的宗祿問題,是一個“國與宗俱困”的“雙輸”局面:一方面,國家財政因支放祿米數額過大而不堪重負;另一方面,下層宗室因無法領到賴以生存的祿米,而日益窮困。
相反,上層宗室的土地卻在不斷的膨脹,他們還會利用作為宗藩之主的特權,剋扣下面底層宗室的祿米。
朱充華因為祿米拖延不放,去代王府討要,全被代王府管事趕了出來。
後來朱充華又帶著幾個快要餓死的宗室去鬧,這一次代王朱廷埼出面,命令侍衛將朱充華打了出去。
代王朱廷埼認為是朱充華帶頭鬧事,又下令剝奪了朱充華之子朱儁棠參加科舉的資格。
明代中期雖然對宗室開放了士禁,但是依然只允許“宗室優異子弟”參加科舉。
而確認誰是優異子弟,這權力就在各宗藩的藩王手裡。
朱儁棠從小讀書上進,是朱充華唯一的希望,如今代王剝奪了兒子科舉的希望,朱充華乾脆咬牙心一橫,帶著兒子上京告狀。
朱充華又讓兒子拿出行囊中的萬言書。
這份萬言書是朱儁棠,講述了這些年代王侵佔軍屯,盤剝百姓,欺壓宗室的種種不法事,這上面還有代王一系宗室七十人的簽字畫押。
也正是因為這份萬言書,朱充華父子被代王府的護衛一路追殺。
就在這個時候,朱充華突然聽到了身後的動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