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通政司,職能上對比宋代的銀臺司加登聞鼓院,午門外的登聞鼓,也是通政司的管轄範圍。
明初的時候,太祖仿效歷朝的制度,在午門外設立登聞鼓。
《大明會典》載:“軍民詞訟皆自下而上陳告,若有司不能斷,則許擊登聞鼓。”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登聞鼓有錦衣衛把守,普通百姓根本接近不了。
所以自太祖朱元璋以後的朝代,凡登聞鼓能敲響,一定是發生了大事。
比如在嘉靖年間,就有官員敲響登聞鼓,拉開了大禮議的序幕。
而且敲響登聞鼓的代價也很大,若是查明誣告則要“杖一百流三千里”。
就算不是誣告,若是民告官這類的“越訟”,也要先吃上三十杖才能陳冤。
明代中期以來,登聞鼓早已經是形同虛設,上一次敲響登聞鼓,已經是大禮議時期的時候了。
可偏偏李一元在任的時候響了!
登聞鼓一響,就是上達天聽,自有錦衣衛入宮向皇帝稟告。
李一元只能硬著頭皮,向著登聞鼓走去。
而通政司內的雒遵卻心中咯噔了一下,似乎預感到了什麼。
其他御史圍過來,向著雒遵問道:
“雒正言?我們怎麼辦?登聞鼓響了,咱們直奏的事情?”
雒遵思考了一下說道:
“走!追上大銀臺,今日一定要讓他將奏疏送到陛下面前!”
一群御史烏泱泱的衝出去,也跟著殺到了登聞鼓前。
等到雒遵一行人來到登聞鼓前,就見到身穿輔國中尉服飾的朱儁棠,手捧萬言書跪在李一元面前,朗聲說道:
“代王無道,殘害代地宗親,我父輔國將軍諱充華公,為代地宗親計,冒死越關進京告狀,卻被代王侍衛追殺,慘遭兇手!”
“宗室子弟朱儁棠,敲登聞鼓為父鳴冤!”
聽到朱儁棠的話,雒遵的腦袋嗡的一下,徹底傻掉了。
李一元也腦袋嗡嗡的,宗室越關告狀,這也不是什麼稀奇事情,今上繼位的時候就發生過。
但是宗室越關告狀,宗王派人截殺,還鬧出了人命官司,宗室敲響登聞鼓鳴冤,這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這倒黴的事情怎麼都讓我撞上了?!
李一元恨不得現在就辭官,但也只能硬著頭皮接過了朱儁棠的萬言書。
李一元扶起對朱儁棠,說道:“等禮部來核驗完宗子身份,本官這就進宮。”
——
雒遵等御史們在李一元進宮後,就返回了都察院。
包括雒遵在內,一眾御史們都垂頭喪氣,這讓守在都察院門內的沈思孝十分的疑惑。
等到雒遵回到公房,沈思孝聽說了午門外的事情,也瞪大了眼睛。
本身就精通陰謀詭計的沈思孝立刻說道:
“會不會是蘇澤設計的?”
雒遵立刻搖頭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