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74章 襲職盛況

“郭舍人,這是唱得哪一齣?”

郭準一邊帶著蘇澤跟上高拱,一邊說道:

“蘇翰林是今科進士,沒見過這‘襲職’的陣仗。”

“襲職?”

郭準雖然只是一箇中書舍人,但是他作為兩房舍人,經常往來大小九卿衙門傳達內閣的指令。

郭準說道:

“《大明會典》有規定,天下衛所軍戶襲職,都要兵部武選司核准勘驗,這些都是來襲職的,或者為了爭奪軍職上京告狀的。”

聽到郭準這麼一說,蘇澤就明白了。

太祖朱元璋建立衛所制度,軍戶世襲,而軍戶的職位也是世襲的。

指揮使的兒子還是指揮使,千戶的兒子還是千戶。

比如戚繼光,他就是戚繼光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俞大猷也是襲父職任泉州百戶,然後在抗倭戰爭中積攢軍功升上去的。

按照《大明會典》規定,原軍戶死亡後,家屬需要向上級都司衙門提交襲職申請,再由都司衙門出結保文書,送到兵部勘驗,核准後再讓子嗣襲職。

這其中自然就有各種特殊情況。

比如嫡長子未成年的時候,襲職者就要等成年後完成兵部的考核,才能承襲父職。

再比如遇到絕嗣的情況,確定由近支哪一支來承襲職位,這就是兵部的工作了。

此外還有狀告襲職者不是親生兒子的,次子狀告嫡長子不孝,要求朝廷取消襲職的。

這些人日夜聚集在兵部門前,就形成了“襲職”的“盛況”。

郭準繼續說道:

“等下次蘇翰林去吏部,見到‘補闕’的盛況,可要比兵部還熱鬧上三分。”

蘇澤默默點頭,說起補闕蘇澤就明白了,這是取得功名的讀書人,在吏部等候授職的程式。

理論上科舉到了舉人就能做官,比如海瑞就是舉人出仕做官的。

但是到了隆慶朝,有功名的人越來越多,官位已經不夠用了,很多舉人都要等到官職空缺。

還有因為父母去世,丁憂結束的官員,也需要在吏部等待補闕。

這些候補官員排隊在吏部門口補闕的盛況,在明代官場筆記中也多有描述。

蘇澤穿越以來,見到的都是閣老重臣,原本他對兵部不以為然。

到了這時候他才明白,原來自己看不上的“下三部”,原來也是能決定無數人命運的頂級部門。

要知道門口等待襲職的千戶,那也是正五品的武官,這些人可是連兵部的大門都進不來的。

蘇澤走進兵部大門,只見到一名身穿硃紅色官袍的官員正在迎接高拱。

郭準低聲說道:

“這位就是兵部的霍部堂。”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