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

“子霖兄,你的奏疏透過了!”

沈一貫衝到報館的時候,蘇澤也看到了系統的報告。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透過,皇帝下旨在國子監設定預科,招收十四歲以下蒙童入學。】

【國子監預科成為近代中小學公立學校教育的雛形,開啟市民知識普及的時代序曲。】

【國子監預科成為實學陣地,培養的人才極大的推動了實學發展。】

【市民知識時代的開啟,促進了社會發展,也讓市民階層發出更多的聲音,傳統秩序面臨更大的挑戰。】

【國祚+1。】

【威望+200。】

【剩餘威望:760。】

蘇澤倒是不奇怪這個結果。

在原時空,近代歷史就是伴隨著知識的普及,而產生一系列的動盪。

封建時代,知識分子就是統治者的一部分,矛盾都是統治者內部矛盾。

在封建時代的史書裡,“百姓”不過是描寫帝王將相的點綴。

遇到要褒獎的人物,就說百姓多麼愛戴,遇到要貶低的人物,就說百姓如何的痛恨。

反正筆都在史官的手裡,任由他們隨意書寫。

但是知識普及以後,新的階層也有了自己發聲渠道,自然也會爭取更多的利益。

近代幾百年的大時代中,既有民族對抗,又有階層之間的對抗。

這也是蘇澤所預見的“大爭之世”。

所以能加一年的國祚,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結果了。

蘇澤關閉系統,對著沈一貫說道:

“師相一大早就派人來說了,讓我好好籌建預科。”

也對,沈一貫聽說高拱對這件事十分重視,蘇澤能比自己更早得到訊息也正常。

沈一貫接著說道:

“京師都議論開了,就是不知道子霖兄要如何選拔蒙童入學?”

國子監預科成立了,生源就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了。

光有學校沒有學生有什麼用。

蘇澤站起來說道:

“肩吾兄提醒我,我這就去禮部一趟。”

“禮部!?”

沈一貫拉著蘇澤說道:

“子霖兄現在去禮部?”

蘇澤說道:

“事關學政,不去禮部難道去戶部?”

沈一貫說道:

“子霖兄,你不知道禮部現在恨你入骨,你現在去禮部!?”

蘇澤說道:

“君子動口不動手,我相信禮部的君子們,是不會揍我的吧?”

“再說這件事,選拔蒙童這件事還真的要禮部來幫忙。”

沈一貫勸不動蘇澤,只好說道:

“那我陪子霖兄去一趟禮部。”

蘇澤感動的說道:

“多謝肩吾兄幫我‘助拳’!”

沈一貫卻搖頭說道:

“在你被打之前,我會跑出來請高閣老救你的。”

——

果不其然,蘇澤踏入禮部,這一次迎接的是不友善的目光。

但是讓沈一貫疑惑的是,這些不友善的禮部官員卻沒有圍上來,而是遠遠的盯著蘇澤。

這個情況甚至出乎蘇澤的意料。

其實蘇澤不知道,禮部官員原本也是要用強烈的態度反對蘇澤的,甚至他們還準備衝到蘇澤府上去鬧事。

但是當高拱將蘇澤那一套“義利矛盾說”放出來之後,禮部上下開始研究這套理論。

他們想要從中找到漏洞,卻發現蘇澤的這套學說邏輯上相當完備。

不僅僅如此,有些人開始套用這套理論來分析具體問題,然後他們就發現這套理論出奇的好用。

文史社科專業沒有理科的公式,但是也有方法論。

王陽明能開宗立派,就是一套“致良知”的方法論。

雖然這套方法論心學各派都沒辯論明白,各有各的理解,但是“致良知,致聖賢”,這套方法論提出了所謂“修行”的方法。

而儒家的修行,莫過於入世解決實際問題了。

所以心學在迅速傳播,無論是什麼學派的儒生,都不介意用心學的方法論來修行一下。

而蘇澤提出了另外一套方法論。

這套方法論要比“致良知”這個抽象概念要好懂多了,又從“義利”這兩個普通讀書人都能理解的概念入手,提供了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每一個人的看法不同,切入點不同,對同一問題也有不同的矛盾分析,甚至主次矛盾也會不同。

但這已經足夠讓人震驚了!

蘇澤真的弄出了一套實學方法論,而且這套方法論還真的和“實”相符,是一套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論!

到了這裡,禮部已經顧不得憎惡蘇澤了。

如果不能找出蘇澤方法論中的破綻,那實學就要繼心學之後,真正成為一門新的儒家學派了。

所以禮部官員雖然憎惡蘇澤,卻不敢上前和他公開辯論。

蘇澤就這樣,和沈一貫一路暢通無阻,來到了禮部尚書殷士儋的公房前。

殷士儋也是儒學宗師,氣度還是有的,直接讓兩人入內。

“下官拜見大宗伯!”

蘇澤向殷士儋行禮,怎麼感覺這位禮部尚書憔悴了很多?

殷士儋看了一眼蘇澤,他憔悴自然是蘇澤害的。

這些日子他都在鑽研“義利矛盾論”,本來想要找出破綻寫文章駁斥的,卻發現這套方法論出奇的好用。

這自然讓殷士儋更加難受了。

再套用蘇澤一直以來的套路,他的奏疏,總能在一個“大義”的名義下,透過“利”來引誘所有人參與者,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

也就是說,蘇澤一直在用這套方法論來分析解決問題。

這不是更加驗證了這套方法論的可靠嗎?每月兩疏,無事不允的含金量,朝中誰人不知道?

只不過殷士儋這些禮部官員,並不知道蘇澤還有金手指在身,“義利矛盾論”不是萬能的,就算是知道問題,分析問題,要解決問題還是要靠實幹。

這也是蘇澤對於這些理論不感冒的原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