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心而論,作為一個地道的巴黎人,《世紀報》的老闆認為《八十天環遊世界》當中那些辛辣的英國笑話和揭露嘲諷英國佬的那些情節,絕對是這部小說的精華之一,在連載期間,幾乎大多數的巴黎讀者看到後都是會心一笑,還有相當多的讀者寫信過來表示想看到更多。
因此正常來說,他身為一個驕傲的法國人當然要狠狠拒絕英國佬的無理要求,說不定還要順帶嘲笑一下英國佬的厚臉皮和道貌岸然的嘴臉,但是既然這件事跟錢掛鉤
《世紀報》這邊很快就給出了回覆,大意就是這部作品凝聚了作者本人的諸多心血,輕易不能更改,非要這麼做的話,合同的分成比例還是要再繼續談一談,如何合適,那麼這麼做倒是也沒什麼問題。
對於這種無理的要求,英國這邊的出版商自然是堅決不同意。
其實真要說的話,關於究竟要不要將這部暢銷書引去英國這件事,英國這邊的出版商內部確實爭論了許久。
作為曾經足足物理對轟了上百年的老對手,英法兩國那可不是一般的不對付,但與此同時,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其實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對方在各個領域的動向,並且致力於給對方找點不自在。
上一個比較經典的案例便是路易十六老哥繼位之後就發了狠,為了對抗英國並復仇七年戰爭中的失利,決定支援北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在這個過程中,路易十六不僅提供資金、物資,還派遣軍隊直接參與戰鬥。據說在美國的獨立戰爭期間,法國支援了約30萬支火槍、20萬套軍服和數百門火炮,以及派遣了大量軍隊和海軍。美軍使用的火藥中有94%來自法國,最多時有12000名法國陸軍和32000名法國海軍直接參戰。
如此一番操作下來,路易十六老哥不僅在民間喜提“美國國父”的稱號,同時他的行動也加劇了法國的財政危機,一不小心就鬧出了法國大革命,真可謂是美國笑嘻嘻,路易老哥大意失好頭。
順帶一提,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也是法國在1886年送給美國的,以此紀念美國獨立100週年和兩國友誼。
至於在其它領域,舉個例子的話就是像梅毒這種疾病,法國人管它叫英國病,英國人管它叫法國病,但如果真的細數一下得梅毒的知名文人的話,大概還是法國這邊多一點,英國那邊比較知名但並未確定的一個例子,便是被譽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威廉·莎士比亞。
因此在法國的文學作品當中,出現一些英國笑話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按理說負責引進法國的書籍的英國書商其實早就習慣了這件事,但是《八十天環遊世界》這部小說還是讓他們又愛又恨。
愛的地方在於這本書總歸是以英國人作為主角,而且完整看完這部小說的人,大概都會承認這位英國人是一個很有魅力的角色,恨的地方則是那些侮辱大英帝國的話和情節跟小說融合的實在是太過完美,假如真的要一一刪去的話,這部小說的一些重要情節無疑是會變得有點莫名其妙。
而是否要引進的爭論便是由此而來。
但不得不說,這部小說在英國暢銷的可能性相當大,因此到最後,英國的書商這邊也只能是一邊艱難地修改某些情節,一邊在痛罵這位俄國作者那地道的英國笑話。
不過該說不說,其中有些部分確實英國人自己看了都覺得有點想笑.
而在艱難翻譯和修改的同時,英國的書商們也是不止一次地為作者的國籍感到震驚,那些野蠻的俄國佬竟然還有這種本事?莫非這其實是一位想掙錢的英國人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於是專門偽造了姓名和國籍,來法國撈金來了?
從主人公的國籍來看,這種猜測似乎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就在英國的有些書商們議論這件事情的時候,《世紀報》這邊也是頗為愉快地談論著《八十天環遊世界》單行本的銷量。
說是單行本,但為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出版商最終其實是採用了分卷本的形式,每卷含4到6章,定價為一法郎,然後陸續推出。
以《八十天環遊世界》的體量,大概只能出個七八卷分卷本,而等分卷本賣完了,那才輪得到單行本的登場,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沒過去多久,第一卷的銷量已經正式破萬,這樣的銷量即便是在巴黎也絕對稱得上是非常熱門的作品,基本上只在大仲馬老哥的下面。
而屬於米哈伊爾的那份分成,也將在結算之後匯進巴黎的某個銀行賬戶裡,如今這個賬戶裡的數字正在不斷增長,等米哈伊爾到了法國親自取出的時候,估計將會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儘管銷量確實喜人,但《世紀報》的老闆琢磨著要不要再包養一位情婦的同時,也是熱切地期待起了新作品的到來,以至於他時不時地就要跟吉拉丹唸叨幾句:
“讓那位米哈伊爾先生的作品快點來吧!他怎麼就不能學習學習仲馬先生呢?仲馬先生有時候可是能同時連載兩三部小說的人!他難道就不想功成名就嗎?他難道就不想多包養幾位情婦嗎?他這樣的年紀,又怎敢如此懈怠!”
當他正念叨這件事的時候,米哈伊爾的新小說在反覆檢查確保沒問題了之後,此時此刻算是已經在路上了,值得一提的是,既然想將科幻小說這一概念徹底確立下來,那麼米哈伊爾暫時就不準備更換題材,而是要再弄上那麼兩本。
至於究竟是哪本,只能說這部作品還恰好跟沙皇和波蘭有一定的聯絡
當一切正在穩步進行中的時候,另一邊,米哈伊爾以及其它一批聖彼得堡大學的學生也正在花時間應對馬上到來的畢業考試,坦白說,法學系的畢業考試對於米哈伊爾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畢竟主要考驗的就是記憶法條和運用法條的能力。
而在準備畢業考試的這個過程當中,米哈伊爾當然也問了問德米特里的情況,畢竟正常來說,德米特里應該跟他是在差不多的時間畢業才對,對此德米特里只是抓了抓頭髮,然後很是乾脆地回道:“我參加各種集會的時間比較多,沒怎麼學習,所以被延遲畢業了。”
米哈伊爾:“.”
革命毀了我的畢業夢是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年頭的俄國,一位普通大學生想要畢業只需要透過每年的年度考試以及最終的綜合口試,無需提交論文,而完成學業者將獲得“高等教育畢業證書”以及“專家稱號”如法學專家、工程師等,有了這些東西之後,就可以直接任職。
讓米哈伊爾來說的話,他覺得這種安排其實還挺合理的,畢竟普通的本科生他寫得出正經的論文嗎?
當然了,參考後世,碩士寫出一坨出來好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說回現在的俄國,在本科階段過後,可以透過加修一兩年然後提交獨立論文,透過答辯之後即可獲取碩士學位。
老車在之後就將是如此,本科畢業之後先回他的老家教了一兩年書,結了婚後才再度遷往聖彼得堡,眼瞅著日子有點過不下去,老車便準備讀個碩來緩解一下壓力。
正是在這個時候,老車寫出了他的成名作《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即作品中體現了唯物主義藝術觀,這對尼古拉一世後期死氣沉沉的唯心主義藝術觀無疑是一種挑戰,因此一直被壓著,直到尼古拉一世死後才正式透過答辯。
總之米哈伊爾應對這樣的考試並不算吃力,而在最後這段時間,他與其說是在費力備考,倒不如說一直在跟他在大學期間熟識的同學們交流著什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