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此近距離地貼近大自然並且能夠自由自在地四處遊玩和打獵的這種生活,米哈伊爾無疑是覺得非常愉快的,但他的命運大概很難跟這種生活完全繫結在一起,米哈伊爾如今的心態大概就如同《這也是生活》中寫的那樣:
“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裡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牆壁,壁端的稜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我開始覺得自己更切實了,我有動作的慾望.”
正因如此,米哈伊爾將永不停息地走下去,偶爾的小憩和昏睡也無妨,因為這同樣也是一種生活,生活的全部內容從來都不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確實要走下去,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於是在意識到了時間的流逝和來自各處的那種隱隱約約的召喚之後,米哈伊爾便在一個合適的時候告訴了屠格涅夫自己準備離開的打算,對此屠格涅夫雖然頗為不捨,但是卻並不感到意外,畢竟就像他對米哈伊爾說的那樣:
“好吧米哈伊爾,比起我來說,你要做的事情可太多太多了,不過請你在準備動身去往巴黎的時候不要忘了給我寄一份信,我要同你一起前往巴黎,看我們一起在巴黎鬧個天翻地覆!”
米哈伊爾:“?”
這麼熱血嗎?
當然,與此同時,屠格涅夫去往外國也有另外一個目的:“我有許多要寫的東西,但我不能同我憎恨的物件並存,呼吸同一種空氣.我必須離開我的敵人,以便從我所處的遠方更有力地向它進攻。”
而在跟米哈伊爾交代完這些事情後,屠格涅夫便像之前說的那樣,開始為米哈伊爾準備各種東西。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屠格涅夫是超級富二代不假,但他媽對家裡的財產掌控極嚴,因此屠格涅夫除了從他媽那裡領生活費以外確實動不了幾個子。
好在是兩人在打獵的這段時間裡,人捧人高之術可謂是發揮的相當精彩,外加米哈伊爾在這期間也表現得頗為不俗,給屠格涅夫家附近的許多地主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附近的大多數人一致認為屠格涅夫從聖彼得堡帶過來的這位年輕人確實牛逼。
而既然這位年輕人這麼牛逼,那被他推崇和誇讚的屠格涅夫應該在聖彼得堡和國外混得也挺牛逼的,這說明什麼?屠格涅夫家確實未來可期啊!
總之當各種各樣的傳聞出現後,就連屠格涅夫他媽都愣了愣,但不管怎麼說,這肯定是一件好事,於是一時之間,屠格涅夫他媽在高興的同時,確實在經濟這一塊對屠格涅夫放鬆了許多,於是準備起東西來那也是順手的事。
而在正式跟米哈伊爾道別的這天,屠格涅夫在送走米哈伊爾之後,也是頗為惆悵和憂傷的在自己的稿件中記錄了一下自己此刻的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其實常常有這樣的寫法:“親愛的讀者,讓我牽著您的手,一同乘車出遊去吧。”、“親愛的讀者,請讓我先把這個新任務介紹給您”.
因此今天的話,屠格涅夫也是忍不住寫下:“親愛的讀者,這是多麼令人憂傷的一件事情啊,我的身心都彷彿隨著他一起飛走了”
不過老屠惆悵歸惆悵,沒過多久就重新打起了精神走進了山林,同米哈伊爾在一起的時光固然很愉快,但米哈伊爾的表現無疑也分散了他很多的注意力,讓他對有些東西的觀察似乎還不夠細緻。
畢竟說實話,米哈伊爾的表現實在是讓人沒法不注意,總之在米哈伊爾走後,屠格涅夫確實要開始認真觀察和消化某些東西,並且想將腦海中的那些畫面給真正地呈現出來。
屠格涅夫重新開始了屬於他的旅程,而此時此刻,米哈伊爾也坐在馬車上開始思考此行的收穫,在最開始,米哈伊爾下意識地就摸向了自己的大胃.呸!是摸向了肚子。
雖然此前的米哈伊爾可謂是能吃能睡,但或許是腦力消耗太大,米哈伊爾的身材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而這次來屠格涅夫這裡待上了好一陣子之後,米哈伊爾也是感覺自己的身手也是敏捷了不少,類似爬山、爬樹之類的活動現在根本難不倒他。
對此米哈伊爾還是挺慶幸的,畢竟他可不想年紀輕輕就成了大胃袋.
除卻這個,米哈伊爾當然也收穫了許多見聞,收穫了對於大自然的許多感受,同樣也收到了許多人的感謝,儘管想要真正改變別人的命運總是如此困難,但能夠做出一些事情總歸是好的,而在這種實地的觀察中,米哈伊爾當然也有了許多思考。
而就當坐在馬車上的米哈伊爾沉浸在這些或輕鬆或愉快或苦澀或辛辣的記憶的時候,以他如今跟很多人的關係,外界發生的很多事情自然都同他有關。甚至說這些事情早在米哈伊爾剛剛離開聖彼得堡不久的時候就已經在發生了。
首先肯定還是米哈伊爾正式離開聖彼得堡大學後留下的影響,雖然他人已經畢業了,校長普列特尼約夫頓感心情舒暢、神清氣爽的同時,也確實在自己大學裡發現了不少米哈伊爾遺留下來的問題。
什麼聚在一起討論問題的學生又增多了,學校裡的地下小組活動似乎又有抬頭的架勢,有更多的學生以閱讀《現代人》雜誌為榮,並且對有些問題更感興趣了
普列特尼約夫:“?”
走了還不安生?同意他資助大學生們的事情看來我還是得鄭重考慮一下了
而且我好兄弟普希金創辦的《現代人》雜誌在你手裡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說普列特尼約夫面對的是一些比較概念性的煩惱,而且有些東西未必就真是米哈伊爾乾的,那麼聖彼得堡大學的教授外帶審查官尼基千科卻是在面對一些實實在在的苦惱,只因有些學生在對待他更加尊敬的同時,有時還會問尼基千科一些問題:
“教授,您知道米哈伊爾先生去哪裡了嗎?以你們之間的關係,您肯定清楚吧?我聽說他似乎是去往某個隱蔽的地方了,不會是要幹什麼大事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