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之我只是個演員

第26章 離組

這次他沒再把話說死,因為轉了兩次後,他發現這個大轉盤著實有點上頭。

哪怕六分之一的機率,也讓人忍不住搏一搏。

不過好歹還有1點經驗值,這波整體算下來,不虧。

他只能這麼安慰自己,雖然當時氣的把酒店的玻璃杯摔的稀碎。

在離組之前,他沒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兒,偷摸用系統挨個兒查了一下組裡演員的評價。

看完之後,他的心態差點當場失衡。

虧得先前還以為就差一點,十幾號主創人員裡,他的評價倒數第二,評價B-之上的一大群。

當最終看到陳保國的評價時,他反而淡然了,區區S-而已。

哪怕系統備註了“綜合評價S為最高評級”。

他真的一點都不酸。

他敢斷定,陳保國如果知道系統的評價,肯定是會羨慕自己的,畢竟他連個C都沒有,人對於自己得不到的,肯定是有一定的奢望的,陳保國也是人,想來大概也會有這種心理的。

而且他從系統評價上估摸著陳保國也沒多少上升空間了,人生最絕望的,莫過於如此,進無可進,當真可悲。

特麼的就離譜好嘛?!

一百多場戲,愣是一場對手戲都沒有!

根本就不給他當面感受一下S-的機會。

縱然心中遺憾,可是他也不得不離開了。

學校如今已經開學,他還得去上學,大學三年半的課程,他還有很多落著。

可是上半年已經確定沒法如願安心學習,回學校休整一個周後,他要趕去新劇組參加拍攝。

小張同學先前在劇組呆了五天便離開了,她似乎對電視劇沒太大的興趣。

徐容清楚怎麼回事,一門心思的想著拍電影呢。

這也是他們那幫同學的通病,剛進校門的時候,根本不想拍電視劇,電影才是演員的追求。

演員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並非演技導致,而是資方的重視程度不同。

十部大火的電視劇,跟一個大賣的電影,哪個賺的多,資方心裡門清,再加上政策,如稅率方面的支援,時間久了,也就導致了演員的地位差別。

是的,並非一比一,而是十部電視劇和一部電影的對比,因為電視劇再熱再爆,跟製作方沒半毛錢關係,那是電視臺賺的,如去年的大製作《京華煙雲》,投資三千萬,賣了三千五百萬,資方實際最終賺了不到五百萬,比《神話》DVD賣的錢還要多一點。

當然,大頭被電視臺落了,一個多億。

在目前的電視劇市場上,一部戲,製作方利潤能夠上一千萬,簡直就是奇蹟。

同樣的,導演也是類似,電影導演要是改拍電視劇,會被同行說是“不務正業”。

徐容沒想那麼大,他如今雖然是北電的學生,可是卻是群演出身,不管電視劇還是電影,只要有錢掙,有戲拍,那就成了。

但是如果有機會,他也會去嘗試一下電影,看看和電視劇表演到底有什麼不同。

而且老師總是說電影製作更精細,要求更高,具體怎麼個高法,他也不太清楚。

另外,電影演員的一些腕兒是真的賺錢,簡直跟買彩票天天中獎似的。

回到了學校,他才發現小張同學沒在,打了電話一問,小張同學竟然回老家了,說是一個表姐結婚,回去當伴娘。

同時他也見到先前沒見過幾次的班裡最紅的同學,楊蜜。

上學期聽說在拍《王昭君》,幾乎沒見過幾回人影。

很社會的一個女孩兒,就跟他在組裡碰到的女演員差不多,雖然跟他年齡相仿,但是對方的成熟程度完全不像一個學生。

偶爾碰面了說過幾句話,便沒了其他的接觸,就像小張同學說的,她太聰明瞭,跟她說話,老跟隔著一層紙似的。

學生間的友誼就是如此,感覺能玩到一塊,就一塊玩,說不到一起,就不玩。

而且他本身也挺忙的。

接下來要演的角色畢竟是男二,不僅角色複雜,戲份也相當多,他之前一門心思的撲在了《大明王朝》上,根本沒仔細研究。

看新劇本的時候,他突然有點懷念小張同學了,他還沒能完全從沈一石的角色裡走出來,現在又要嘗試進入另一個角色,總感覺這麼下去會很容易導致精神問題。

如果有小張同學在,拋掉沈一石的影子,想著應該廢不了太多功夫。

那張嘴現在看來也並非完全無用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