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之我只是個演員

第304章 瑣事

作為內地小生當中“二哥”的有力爭奪者,黃小明的影響力雖然相較於前幾年有所下滑,但在徐容看來,他所欠缺的不過是一部好作品而已。

當然,劉燕名作為商人,更看重的是黃小明仍然具備的商業價值。

眼下黃小明的情況和他類似,去年合約到期之後沒再跟華誼續約,但仍然和華宜保持著良好的“友誼”。

一旦黃小明成為海潤的股東,於不明情況的投資人而言,對海潤未來的期待又會立地拔高。

畢竟隨著他、孫麗、黃小明的“加盟”,海潤距離一家大型電影公司,只缺一個能夠保證票房的導演。

而隨著大把的港臺導演北上,這個問題似乎看上去又沒那麼難解決。

對於投資海潤,其實徐容並沒有太高的期待。

隨著對這行了解越來越深,他也逐漸意識到,影視行業,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場接一場的賭局。

尤其是國內,電影公司極度依賴票房,票房就是一切,票房就是生存的根本。

三把賭贏一把,那還能繼續高歌猛進,要是連賭連輸,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

就像往前數五年,那時候的海潤如日中天,儼然國內電視劇行業的龍頭,再看看今天,每年產出幾百集電視劇,可因為缺少爆款,導致漸漸被一眾後進超越。

如今的華宜也陷入了類似的僵局,為了留住馮小鋼和姜汶,華宜儼然大出血,而為了保持投資人的信心,逼的一眾藝人紛紛出走。

超高的投資回報率,同樣伴隨著超高的風險,當票房不行時,其他的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

午飯沒再出去,而是就在公司的食堂用餐。

只是詭異的是,在兩人坐下之後,一張能夠容納十幾人的大桌,愣是再沒其他人坐過來。

類似的現象,兩人都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劉燕名早已習慣了類似的情形,而徐容,也在開始逐漸習慣。

其實即使劉燕名不找他,徐容也打算等過一段時間騰出來空了找劉燕名好好聊聊。

“飯菜還是熟悉的味道,還真有點懷念。”

聽著徐容的感嘆,劉燕名笑著道:“你得了吧,你在公司吃飯的次數都能數的出來,廚子都換了一茬了,還熟悉的味道。”

徐容呵呵笑著,道:“老劉,你猜我打算給《北平》配多少宣發嗎?”

劉燕名先是搖了搖頭,轉而又道:“我好奇的其實不是你配多少宣發,而是你投了多少?”

“一億五。”

劉合平對外聲稱兩個億,但劉燕名畢竟是熟人,他就報的稍微保守了點。

劉燕名搖著頭,道:“高了,這個價,除非你能保證再拍出一部《潛伏》,不然我可以保證你至少虧五千萬。”

“話說回來,真不投?”徐容仍有點不死心,這特麼都還沒拍呢,萬一要是賺錢了呢。

儘管他現在也還不知道到底怎麼才能賺到錢。

“不是我不投,就按你之前說的一億三來算吧,想賺到錢,得賣到三個億啊兄弟,你就是4+4甚至4+6,也未必能賺得回來。”

“你別算賬啊,你算的我都想撤資了。”徐容擺了擺手,切入了正題,“你猜我準備配多少宣發?”

劉燕名抬起眼皮:“多些?”

“三千萬!”

這個數字,當然是吹了點牛逼,因為目前的宣發預算,連三千也沒有。

“你就吹吧?”

劉燕名哈哈笑著打趣了一句,可是緊接著,他的神情緩緩轉為嚴肅。

他明白了徐容的意思,這也是他樂意跟徐容一塊聊的一點,說話點到為止。

但是又能讓對方明白想要表達的內容。

徐容在提醒他,電視劇都砸了三千萬,電影的宣傳更不能疏忽。

這也是徐容最不放心的地方,電影畢竟不同於電視劇,電視臺購買了片子之後,不用人催,他們自己宣傳起來就特起勁。

可是電影就不同了,一旦製作方宣傳力度跟不上,觀眾不瞭解甚至不知道,票房立刻就得大打折扣。

況且如今的電視劇市場,都需要海量的宣傳博出位,更何況電影?

劉燕名沉吟著,好半晌,擱下了筷子,拿著手點著桌面,道:“我並不是不樂意花那個錢,但是我還是覺得,真正的好作品是不需要宣傳的,等上映之後,觀眾會自動替我宣傳。”

徐容就怕他這麼想,大清都亡了,結果劉燕名還抱著三年前的陳舊觀念。

“老劉,這部戲可是影響能不能上市的關鍵點,資料你那應該都有,除了極個別的爆冷的,市場眼下是什麼情況你應該比我更清楚。”

“我回頭再考慮考慮,現在還沒開機呢。”劉燕名拿起筷子,似乎不願意就這個話題多聊,“你以後真不打算拍電視劇了?”

徐容瞧著他的模樣,心下就知道不好,每一個過去取得成功的人,對過去所秉持的觀念總是堅定不移。

好在,劉燕名其實是意識到了市場如今的規律,只不過還在固執地堅持過去的觀念。

“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接了,我拍了十幾部電視了,想換換口味,再者大滿貫之後,對電視劇的激情的稍微有點減退。”

“......”

劉燕名瞧著徐容不像說假話,笑著道:“合著按你的意思,回頭要是等你影帝大滿貫了,也會跟現在差不多的狀態了?”

“不好說,以前的時候,我覺得拿奧斯卡是我的終極目標,但是現在......”

和劉燕名吃完了飯,徐容沒怎麼歇,立刻馬不停蹄地趕回公司,除了讓靳芳芳找專業人士看看認購協議之外,還有過去一段時間積壓在她那邊的劇本要拿過來瞅瞅,再決定要不要接下。

其實院裡的家屬並不是沒有從事這行的,像李光復的兒子,聽說是很有名的大律師。

但是在李光復的敘述或者牛逼當中,他兒子接的都是以億打底的案子,他這攏共二百來萬的小錢,也就是沒必要拿過去耽誤人家時間了。

徐容皺著眉頭看著眼前的一摞劇本,反問道:“什麼意思,還有韓國的?”

儘管他透過許多渠道都宣稱過短時間內不會再接拍電視劇,但仍有多家影視公司更加樂意相信鈔能力。

而諸多邀約中,有一個劇本是令徐容頗為意外。

一部韓劇。

靳芳芳今天穿著件V領白色襯衣,搭配著棕色束腰半身裙,道:“因為《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國外熱映,你現在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出現眼下的情況並不罕見。”

徐容搖了搖頭,道:“這些只是錦上添花,最重要的,恐怕看重的還是我在內地的影響力。”

“人家巴巴地找上門來了,也不能說直接拒絕,那太影響兩國的文化交流,這麼著吧,十個億,我就接。”

靳芳芳輕輕地搖著頭,溫和地笑著,彷彿個鄰家大姐般地道:“你對韓國,似乎有意見?”

“我能有什麼意見?”徐容總感覺靳芳芳今天有點奇怪,可是一時間又沒瞧出來到底奇怪在哪,“他們每年拼命地把娛樂產品往咱們這邊出口,可是咱們的電視劇,他們每年最多隻允許進口三部,而且還不一定能稽核透過,等哪天有機會了,我一定建議全面封殺他們的娛樂產品。”

靳芳芳這下徹底明白了,他心裡的意見是在這呢,順手的把劇本收了回來,道:“袁雨的安排,你知道吧?”

“什麼安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