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封神:微末崛起,吾乃財神

第448章 西出函谷,佛門建立!

西方。

兩道身影帶著無量金光從渾沌歸來,落入須彌山巔。

下一刻。

須彌山上大放光芒,西方二聖率領西方教眾多仙神顯化身影,屹立蒼穹,

無量金光照亮九天十地,就連日月星辰都因此而顯得黯淡無光,引起洪荒眾生的注意。

緊接著。

須彌山上的這些身影,雙手合十,頭上三千青絲盡落,體內出現一顆金光燦燦的舍利,身上道衣變成僧袍,玄妙仙光化為無盡佛光。

在佛光的照耀下,整個西方都有梵音禪唱,天女散花,端是玄妙不凡。

又片刻之後,接引與準提兩位聖人開口,聲如洪鐘,震盪天地。

“天道在上,吾乃西方教接引(準提),今有感天道不足,特以八百旁門為基,推動天地演化,創佛法,修禪空,開創佛門大法,

從此以後,再無玄門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唯有佛門阿彌陀佛(西方準提佛母),望天道鑑之!”

隨著兩位聖人宣告天道,蒼穹之上轟鳴作響,洪荒天地做出回應。

阿彌陀佛與準提佛母見此,心中狂喜,身上綻放更加璀璨的佛光,各自顯化出佛門金身。

身後卐字佛印旋轉,帶領同樣脫離玄門,化為佛門諸佛、菩薩、金剛等原西方教的仙神發下宏願。

“我做佛時,我剎中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飛蠕動之類,不得是願終不得佛。”

“做佛時,我剎中無婦女,無央數世界諸天眾生,以至飛蠕動之類,來生我剎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花中化生,不得是願終不做佛。”

“我做佛時……

佛門諸佛菩薩立下宏願之聲,化為無上梵音響徹三界,縈繞耳畔。

這些佛陀、菩薩所立下的這些宏願,和西方二聖證道成聖時立下的那些大致相同。

換句話說,就是將昔日西方教的大宏願,改成了佛門大宏願。

隨著這些宏願一一響起,佛門氣運大增,整個西方都籠罩在無量佛光中,誕生無數虔誠信徒。

須彌山上的玄門氣息快速消散,佛門建築拔地而起,道宮化為古剎,道觀變成佛塔,佛光將蒼穹都染成金色。

在西方各地,甚至是洪荒其他的角落,亦有大量道觀化作寺廟,散發耀眼佛光,將蒼穹照得更加耀眼,增漲佛門氣運。

只是瞬息間,佛門便在洪荒落地開花,人盡皆知。

很顯然,西方二聖為了建立佛門,做了充足的準備,在今日徹底爆發出來。

對佛門的誕生,洪荒眾多大能反應不一。

一些古老的存在,對於西方二聖謀劃萬古的手段,感到憤怒而又忌憚,再也不敢生出不敬之心。

他們也是到了這一刻才知道,他們的門下弟子、族內族人,竟然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被西方教暗子滲透。

今日佛門建立,這些暗子曾經所建造的道觀,化作佛門寺廟,成為佛門的一根釘子釘在他們的腹地之中。

若是拔除這根釘子,不僅會遭到佛門氣運反噬,還會惹惱西方二聖。

可要是留著這根釘子,那多少有些膈應人,佛門更是可以以此為跳板,一點點侵蝕這些勢力,讓這些勢力成為佛門的一份子。

考慮到佛門氣運強盛,就算是龍族、鳳族這些大勢力,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今後徐徐圖之,想個柔和一些的手段。

玄門仙人見到佛門建立,皆是滿臉憤怒,開口怒罵。

佛門胎脫於西方教,而西方教本屬於玄門的一員,擁有一股龐大的玄門氣運。

如今西方教化作佛門,原本屬於西方教的玄門氣運便化作佛門氣運,相當於玄門憑空消失了大部分氣運。

闡教和截教剛剛經歷封神量劫,氣運本就受損嚴重。

反觀西方教,並非封神量劫的主角,氣運沒有太大折損,所保留的氣運更為完整,差不多佔據了四分之一左右的玄門氣運。

現在西方二聖建立佛門,玄門氣運化作佛門氣運,這相當於有四分之一的玄門氣運消散,可以用一句氣運大損來形容。

但他們憤怒之餘,卻又無可奈何。

西方二聖他們可打不過,且佛門誕生乃是大勢所趨,關乎西方大興,他們根本阻攔不了。

就算再不爽,他們也只能咬牙認下。

對於佛門的建立,楊宣早有預料,並未來感到意外,此乃西方大興之機,是註定會發生的事情,阻止不了。

不過,佛門的教義和神道相沖,楊宣不可能幹看著,這些年可是做了諸多針對性的佈置。

比如,設立山神、土地,在洪荒諸多地脈佔據一席之地,擁有管理職責。

再比如,讓天庭、地府在洪荒各地興建神廟,傳播信仰。

這些都是針對佛門的佈置,洪荒雖然很大,生靈數量眾多,但總歸有限。

天庭、地府搶佔先機,建立眾多神廟,佛門想要在這些地方建造佛門,就可以視為對天庭和地府挑釁。

天庭和地府現在的位格極高,即便佛門是西方大興之機,氣運驚人,依舊是屬於平等關係,不帶怕的。

只要佛門敢挑釁天庭和地府的權威,無需楊宣下令,天庭仙神、地府鬼神就會給予反擊,這是楊宣在許多年前就制定下的規矩。

再加上山神、土地的存在,佛門要是真的和天庭、地府對著幹,

那麼佛門建立的寺廟,很可能就要發生地脈改道的事情,讓寺廟所在的洞天福地,靈氣驟降。

梳理地脈,乃是山神、土地的職權範圍,地脈改道,也屬於梳理的範疇,合情合理。

有了這些佈置,就算佛門佔據天時,頂多也只能和神道公平競爭,甚至還要落了神道一頭。

“畢竟,佛門又不是鐵板一塊……”

楊宣的嘴角微微上揚,直到須彌山的佛光消散,他的目光依舊沒有收回。

西方二聖欲要在西方教的基礎上建造佛門,化玄門氣運為佛門氣運,助長西方大興之事做的很隱蔽。

即便是同為聖人,在今日之前,也猜不到西方二聖的目的。

但西方二聖謀劃此事,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期間做了諸多佈置,同為聖人,又怎麼可能什麼都察覺不到呢?

九州,函谷關。

有一老者身騎青牛,面前有一位中年道人牽著青牛。

兩人一牛行進速度極快,一步數億萬裡,縮地成寸,朝著西方走去。

此二人正是太清聖人的善屍李耳,和截教的多寶道人。

兩人的速度極快,只是轉瞬間,多寶道人便牽著青牛,來到須彌山腳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