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金闕

第68章 前因(下)

裴通回道:“陛下,是劉昉酒後失言,要在蒲州舉兵,攻略河朔,下黎陽關,絕河陽之衝,以截朝廷徵調布帛,用作軍需,募流盜為兵。”楊堅冷笑,道:“酒後失言,這說的多好啊,阻斷河陽要道,截留徵調的布帛,招募盜賊,這一步步都打在了朝廷的要害上,打在了朕的要害上。”

“劉昉啊,劉昉,你說你當初要是能死心踏地的忠於王事,朕又豈會不用你,只是你一步錯,步步錯,是你沒給你自己留生機。”

與純粹是忌憚宇文忻、梁士彥二人的武力,以及他們手上的兵權不同。劉昉是既無武力,也無兵權在手,而且當初在楊堅任大丞相時,與劉昉是極密切的盟友。

當初宇文贇病危時,就是劉昉決定偽造詔書讓楊堅輔政,也是這一舉措使楊堅得以掌握北周的大權。而劉昉也因此被楊堅升任大將軍、黃國公,成為楊堅在北周朝中的重要支持者。

只是在楊堅在徹底掌握大權後,尉遲迥之亂隨之爆發,當時楊堅本是想用劉昉平叛。但劉昉卻以不懂兵事為由推辭,這讓楊堅大為惱怒。

“劉昉,劉昉,不行,這個時候,不能動他,”

惱恨之極的楊堅,本想立即動手,將這三人賜死。

只是他想到了剛被賜死的王誼,想到了已有些怠政的關隴貴族,終是壓下了殺心。

這個時候他要出手,把這三人弄死了。在沒有確切證據,證明他們三人謀劃叛亂的情況下,關隴貴族們只會認為楊堅是在玩鳥盡弓藏那一套把戲。

“不能在這個時候動手,”

想到後果,楊堅眉心一跳,這個時候,可不能再刺激這幫關隴貴族了,南北朝三百多年,皇權更迭,讓武夫對天子早就沒了敬畏。

萬一讓關隴貴族徹底對朝廷離心離德,那大隋也就距分崩離析不遠了。

楊堅坐在甘露殿的御座上,心中思緒萬千。

“裴通,”

許久過後,楊堅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冷靜,道,“此事你做得很好。朕會記住你的忠誠。”

裴通連忙叩首,顫聲道:“臣不敢居功,只願為陛下分憂。”

楊堅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彷彿在思索著什麼。

片刻後,他揮了揮手,示意裴通退下。裴通如蒙大赦,連忙起身,小心翼翼地退出了甘露殿。

“德信,擬詔,”

楊堅輕聲道:“命郕國公梁士彥出任晉州刺史,”

“諾,”

中常侍陳德信顫顫巍巍的應道。

楊堅低聲自語:“晉州,梁士彥,就看你上不上鉤了,”

晉州之地,處天下之中樞,東連上黨,西略黃河,南通汴洛,北阻晉陽。

山川形勝,表裡山河,太行聳峙於東,呂梁橫亙於西,大河襟帶於南,汾水縱貫其中。地勢險要,關隘林立,乃四戰之地,攻守之重鎮。

得晉州,進可圖中原之廣袤,退可守三晉之膏腴,乃是兵家必爭,王霸所基之地。

楊堅讓梁士彥任晉州刺史,就是想以此為餌,看看梁士彥的反意究竟有多堅決。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