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者,武德昭彰,威揚四方!
楊堅頒昭武令,絕不僅僅是為填補撤換王誼黨羽後留下的權力空位,其志甚遠,乃是為日後徵南掃北做準備,意在以昭武之名為國選才。
世人皆言,深山之處,常臥虎豹,田野之間,每藏麒麟,楊堅也希望在武科中,選拔出幾個堪當大任的棟樑之才,為國所用,扶保社稷。
見楊林雙眉微皺,楊堅沉聲道:“叔父,您是我最敬重信任的人,其他人主持武科,我實難放心,武科乃國之大事,關乎我大隋的武運,唯您親自主考,我才能安枕無憂。”
楊林長舒了口氣,道:“既然陛下信任老臣,委以武科重任,老臣自當盡心竭力,為我大隋尋得幾個將才,助我大隋早日平定南北。”
楊堅輕輕嘆息,感慨道:“叔父既為主考,我就放心了。現在這世道,神器幾經易主,世家大族們,仗著家學,各懷心思,實難依靠。放眼天下,我真正能信賴的,唯叔父您一人啊!”
“這武科,也是朝廷的一次嘗試,若見成效,以後未嘗不能舉辦文科。魏晉以來,都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到了我這裡,也該改一改了。世族勢大,終究不是什麼好事。”
對於世家大族,楊堅是既要用又要防,世家大族根基深厚,盤根錯節,在朝堂內外都有著龐大的勢力網路,驟然打壓絕非明智之舉。
楊林頷首道:“這些世家,幾百年積累下來的底蘊,不可小覷。而且他們在地方上,掌握大量土地、人口和財富,貿然動他們,必會被其反噬,只能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楊堅眯了眯眼,遮掩住眼底的狠戾,慢慢道:“所以,我才想試著看看,能否以此拉攏寒門子弟,讓寒族為我所用。我就不信,寒門就沒人才?”
“前秦的王猛,何嘗不是出身寒門,不也一樣是王佐之才,輔佐苻堅成就了一番功業。我不奢求能引來王猛這樣的大才,能得到鄧羌、張蠔一樣的幹才,也是國之大幸。”
鄧羌、張蠔皆是前秦名將,也都是寒門之身,其中鄧羌性耿介,善征戰,有萬夫不當之勇,張蠔體壯有力,曳十牛倒行,俱是功績卓然。
楊堅冷笑道:“待武科選拔結束,選出良才,便要著手籌備南征之事。江南陳國,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合該為我獵取。”
——————
“朕,膺天景命,承大隋社稷之重,撫有北土,治化漸興。然今南陳未靖,烽火猶燃,邊陲之地,時有驚擾。值此多事之秋,朕思強軍固邦,以圖宇內一統,實賴英武之士。
今特頒昭武令,廣召天下豪傑。不論出身高低,不分來歷出處,王公貴胄若懷報國之志,布衣草民如具非凡武藝,皆可應召而往,一展身手,較量高低,具過人之處者,朕皆視為國之棟樑。”
秘書省,丁字型檔公事房中,呂尚凝視著公案上的告書,看了許久,嘖嘖道:“這道告書發出去,怕是南北都要為之震動,為國選才,不論出身,廣開賢路,天下武人必定蜂擁大興。”
“天下武人,”
呂尚眸子中似有一抹幽光跳動,經過初步測量、存思,黃庭二十四神已孕養到了一定火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