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久,道童捧著不少東西回到堂間,一一交予應闡。
道袍,裡衣,布履,木簪,練功服……幾身衣物,應闡隨意掃了一眼便不再關注。
木符一枚,乃是應闡在道院中的憑證,需得細心收好。
最後,也是應闡最注重的,便是書冊,足足一十二本,據老道所說,都是最基礎的道家理論和修行界常識。
應闡一眼望去,有《載物志》,有《玄竅經》,有《五氣論》,也有《修行宜忌》,《道門法戒》,可更多的,還是讀不懂的文字。
他接在手中,便忙翻開一本去看,內裡果然也是一般晦澀,心底不由微微一沉。
應闡念頭轉過,還是直接請教道:“敢問道爺,這是什麼文字?”
“哦,此為雲篆,乃是直接始脫於道家真篆的一種文字,具有種種玄妙……”
老道想了想,又解釋道:“雲篆也是當今修行界最常用的文字,日後無論是學道還是習法,都離不開雲篆,你當好好研習。”
應闡也未想到,自己初入道院,竟然就遇一坎。
好在他不是易頹餒的性子,很快接受了自己‘不識字’的現狀,又詢問道:“不知我該如何學起?”
“稍後再讓童子,給你取本雲篆書來。”
老道說罷,也不知是否安慰應闡,又接著道:“俗世中的文字,其實也是源於雲篆,雖然久經演變,也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你若是有悟性,學起雲篆應當不難。”
應闡心中微定。
隨後,道童又為他把雲篆書取來,送他離開之前,還指點了些道院中的常識。
應闡自是一一記起,又謝過了道童,這才邁門而出。
再次身處天光之下,應闡忽有一種隔世之感。
其實前後相隔不過一個時辰,天日也只往西微斜了斜,群山綠意,亦是如常,一切並無變化。
應闡只是知曉,他的三載寒暑,千日晨昏,還有所經歷的一切風雨,都已經在此時此刻,化作雲輕流去。
自此天地不再相同。
他在山間,佇立片刻,才邁起腳步行去。
說來也實怪異,應闡這些時日,慣於攀上爬下、艱難闢路,走起石板鋪就,階梯井然的山道,竟是反而慢了許多。
也不知是身體鬆散了,還是流連於景緻之新奇,足足走了半個時辰,才到‘霞棲’之畔。
霞棲,也即先前所見那面鏡湖。
道院之中,所有弟子,都居住在霞棲對岸,常日裡修行也是一般,只在有聽道,學法,借閱藏書等事之時,才會來到這端。
應闡既入道院,自然也分得了一個住處,乃是‘甲字二十六院’,道童說到對岸一覓就知。
於是他便沿著湖畔而行,尋見了那一道長堤。
長堤名作‘雲中’,應闡尚不知曉其意,不過走在其上,湖風習習,卻是實在愜意。
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道院弟子,不過他尚沒有一個相識,因此只是觀察。
這些道院弟子,多數都是青年,卻也偶爾可見中年乃至翁媼老者。
這讓應闡有些驚奇。
據他如今所知,道院修行之期乃是十年。
十年之內,若能夠有一定成果,修行到了某個階段,便有希望拜入玄都派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