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英很快半闔上了雙目,不知道在思索什麼,應闡也不覺得無趣,只是望著四方,借演天珠觀察著雲飄雲渺,有時也向下望,看看青巒迭翠、山間湖光,一一掠過。
如此,過了約有一個時辰不止。
鶴君忽然衝出一團薄霧,一尊龐然物,幾柱險峻峰,躍然出現於眼前。
李玄英一睜眼,道:“到了。”
“這就是萬山雲舫?……”
應闡只覺震撼。
他雖早已知曉,雲舫乃是空中樓船,卻沒想過,竟是如此龐然巨物。
一眼望去,幾似一座小城,泊於幾座峰頂之間,上有瓊樓玉宇,飛閣瑤臺,行人如梭,熙來攘往,好不熱鬧。
“鶴君。”李玄英道:“請落往峰頭。”
隨著鶴君降落,應闡很快發覺,雲舫周圍的幾座峰頂之上,都有光華飛起飛落,恐怕不是玄光修士,也是飛行法器。
至於雲舫之中,應是禁止飛遁。
除此以外,山峰峭壁之上,也可見有一些人影,踏著岩石為階起落,偶爾身上也會閃現靈光,顯然正借法術之助。
道院中的同硯,雖然基本都有修為在身,但是大多時候,都與尋常道人、道士沒有差別。
所以應闡還是首次見到,這麼多的修士,紛紛顯露手段。
李玄英解釋道:“這些修士,有的也是專程趕過來的,並不是都在左近修行。”
應闡微微點頭,以示理解,萬山雲舫每季一至,想來對於一些修士來說,也算一件盛事。
鶴君很快落在一座峰頂之上。
或許是因雲舫每次都在此處停泊,峰頂上鋪平了青石,形成一個小型廣場。
許多修士降落,或者登上此處,再透過懸邊的木道去往雲舫。
應闡和李玄英乘著鶴君落下,很快吸引到了不少目光。
倒不是他們乘著仙鶴多麼顯眼,而是兩人身上穿著的道袍,貌似樸素,實際卻極醒目。
應闡甚至發覺一些玄光修士,打量他們的目光中,亦有豔羨之色。
他只當做沒有察覺。
實際應闡如今也知道了,玄都派號為當世道門之正宗,並無半點虛言。
而他們這些道院弟子,在外人眼中,其實便與玄都派的外門弟子沒有區別。
兩人下了仙鶴,很快便有人迎上。
倒不像結識,交友,而似乎是雲舫專司迎客之人,穿著制式的袍子,繡有云樓紋路。
果然,其走近前,便一拱手:“見過兩位。”
說著他的視線又轉到鶴君身上,問道:“可需要為這位道友覓地小憩?舫中便有專予靈禽休憩之處。”
顯然,雲舫久在道院左近停留,也對一些忌諱十分了然,甚至沒有提起‘坐騎’二字。
“鶴君。”
李玄英問道:“我與師兄,預計要在雲舫之中逗留至少半日。”
“鶴君是到舫中小憩,還是自往山間?”
鶴君眸中露出人性化的思索,片刻,朝兩人搖了搖頭,便一展翅,衝雲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