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卻說道:“這大王拓寬河道,乃是為了容納懸河水運,助它走水化龍,兩岸百姓叫苦不迭,更不知有多少農田被淹,卻是不當人子,不當人子!”
“上陽城中官差百姓悉數化作勞役,任他府中妖精驅使,但有道士前來,即命去觀望山水氣運,算得拓寬河道須挖幾尺幾丈,方能教他越過三門之時,吸收水運化作魚龍。”
“上仙一身道士打扮,更牽牛而行,若再往前走,恐教他把牛奪走充當勞役,把上仙拘去望氣,測算水運,上仙雖無性命之憂,到底這位老先生年老體弱不堪驅使,只怕是要被那小妖吃了去。”
陳玄心中瞭然,鯉魚化龍一說自古有之,昔年大禹治水,曾在洛水之北鑿開龍門,有鯉魚自懸河溯游而上,至龍門水流湍急之處,若能奮力越過便化為龍。
龍者,掌行雲布雨之職,見居江河湖海,於天地有靈眾生有莫大功德。
這錦鱗大王以此三門河為道場,營造水利,越過大禹留下的人神鬼三門,其化龍之後便如同脫胎換骨,不僅聚集懸河水運在身,自身修為更是會因此暴漲。
當真是好大手筆。
陳玄對土地爺說道:“不瞞土地,我與先生是從周都洛邑一路西行至此,要往函谷關而去,路上也曾降服些妖魔鬼怪,救得些黎民百姓,今見上陽百姓疾苦,豈能坐視不理?”
“你與我照看好先生,休要再往前去,我且往那三門河探一探錦鱗大王實力深淺。”
“若是能將其降服,即解除百姓勞役,若是不能,我使個脫身法回來再作商議。”
土地爺即牽了青牛頸上轡繩,在原地保護老子。
陳玄拜別老子,使個縮地法,徑往三門河而去。
卻說那黃泥河,金雞山,各有小妖逃竄往上陽城,原是黃泥河中水屬精怪,徑直來到雙龍灣水底龍宮見了錦鱗大王,俱述前事。
錦鱗大王聞言冷笑道:“這兩個饢糠的廢物,便是死了也不冤,往昔我勸他們修行道力,莫要貪圖一時享樂,唯有成就長生正果,方才不死不滅,逍遙自在,他們兩個倒好,但憑自身些許微末道行,欺壓幾個凡人就心滿意足。”
“如今身死的身死,受罰的受罰,卻好教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那黃泥大王和金蟾大王麾下小妖便請錦鱗大王為兩兄弟報仇。
錦鱗大王卻是皺眉道:“他兩個技不如人,如何教我與他們報仇?三門河道今已拓寬二十丈有餘,化龍在即,休要再議此事。”
錦鱗大王心中暗道,那金蟾不過仗著有些天上身份,才能與自己結拜,黃泥那點微末道行,若非金蟾舉薦,他還真就看不上眼。
將要化龍之魚,豈是池中之物?又豈會真心將那些個不思進取的廢物精怪當做結拜兄弟?須知錦鱗打死懸河龍王二子,佔據這雙龍灣水底龍宮,勞役上陽城百姓拓寬河道之時,早已將自己當做了真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