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沉沉,城牆上旗幟獵獵飛舞。
張天師紫袍垂落,望著城牆上一排黑洞洞的槍口,面色不變,蒼聲道:“趙公公既然來了,何不現身?”
“貧道有件事想請教,‘食湖池’好,還是‘管山海’妙?”
趙無咎咳嗽著從陰影現身,眯眼看向下方。
“食湖池,管山海”是《鹽鐵論》中著名爭論。
西漢昭帝時期,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派與御史大夫桑弘羊之間爭論,是藏富於民,還是集中資源,國富兵強。
這話看起來,更像是地方派與開海派之爭。
但龍虎山在之前派系爭鬥時,不站任何立場,此時再提,分明是另有所指。
方才還發狠話,說什麼“逆天行事”,但碰面後卻又遮遮掩掩,看來這老天師也不願和朝廷鬧得太僵。
但這句話,又是個陷阱。
若只論人間,朝廷自然是要“官山海”,但老天師此來,他已知道是天庭降下的旨意。
皇帝以天子自居,自然成了“食湖池”。
但若這樣回答,又會與朝廷政策相違背。
所以無論怎麼說,都是錯。
心中有了計較,趙無咎便更加坦然,手指摩擦著腰間玉佩,平靜道:“天師博古,本座是個閹人,承蒙皇恩辦些差事,你說的本座聽不懂。”
“但本座卻知道一件事。”
“什麼事?”張天師眯著眼詢問。
趙無咎嘆了口氣,抬頭望向天空,“昔日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故顓頊帝絕地天通。”
“天師雖求天道,但豈能置人道於不顧?”
張天師沉默了一下,開口道:“大禹治水,‘洛出書’而九疇定。若無天命,何來《洪範》五行?”
這《洪範》是《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周武王滅商後拜訪商朝遺臣箕子,箕子向其闡述治理天下的九類根本大法,五行學說正是“九疇”之首。
說這意思,還是變相要朝廷順天而為。
趙無咎聽罷,眼神頓時變冷。
龍虎山和孔家世代受朝廷敕封,是因為儒家道統和天師權威,但又不能使其做大,失去控制,所以弄了些手段。
比如孔家,兩代衍聖公失德,甚至更早一代還曾投靠金帳狼國,朝廷都置之不理,冷眼看笑話。
所以如今的孔家聲望大不如前,儒林之中各派崛起,甚至有不少人都以罵孔家為名,孔家也很識趣,沒什麼小動作。
但龍虎山卻有點不一樣。
大宣立朝後,開國皇帝便留了個心眼。
一邊取消龍虎山“天師”稱號,改稱“真人”,但保留世襲特權,嚴格進行控制。
另一邊,又拔高武當山,對玄門進行分化。
龍虎山的人,自然不高興,除了開國皇帝掌權時,天師親自前往京城擔任國師,隨後就只派教中長老過來。
這次天師下山,明顯想攜天命做一番事。
想到這兒,趙無咎連話都懶得說。
見他不說話,張天師又繼續道:“陛下可在,貧道想連夜入宮,面見聖上。”
趙無咎冷冷道:“陛下歇了,老天師有事明日再說吧,本座已為您準備了驛館…”
“無需多勞!”
張天師臉色也變得難看,直接轉身。
呼~
狂風煙塵四起,人已消失不見。
趙無咎看著對方消失的方向,頓時眼睛微眯。
“督公。”
旁邊的田千戶沉聲道:“看樣子他去了書院…”
“無妨。”
趙無咎淡淡道:“霍胤在書院,有辦法攔住他,老道士若不想丟臉,就不會與其動手。”
眾人聽罷,皆深以為然。
宗師霍胤算是朝廷底牌之一,鎮壓氣運的存在。
老天師雖強,一旦帶弟子布好法壇,就是神鬼也得避而遠之,但論單打獨鬥,還真不是霍胤對手……
…………
暮色如墨,京城郊外山道。
張天師紫袍垂落,立於老松之下。
他枯瘦手指掐子午訣,口中默誦道:“子午坤艮,氣轉天罡”霎時周身騰起淡淡青煙,與松針間夜露氣息混作一處。
三里外的神機營哨塔上,火槍兵突然眼皮發沉。
他們沒注意到松林間掠過的紫影,更沒發現腳下泥土中游走的一縷塵煙。
但剛穿過幾個暗哨,空中便傳來火光。
張天師停下,看向空中。
只見幾枚碩大的火焰燈籠在空中懸浮。
這是得到魯班木鵲後,工部墨門高手特意製作,類似孔明燈,但下方用了陣法和符籙,夜間大放光明,專門用於野外破壞敵人遁法。
“丁甲在左,丙壬在右”
張天師冷眼觀望,袖中滑出三枚銅錢,落地呈三才陣。
錢幣微顫,所有人都下意識偏轉視線。
這正是《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秘傳的“隱光幛”,借六丁六甲神將餘威,扭曲所有人感官。
甚至罡煞之氣也會受到影響。
比如書院圍牆上的辟邪銅鈴便紋絲不動。
張天師踏著禹步來到牆根,耳廓微動。
他聽到牆內傳來釘錘敲擊的規律轟鳴聲,若有所思,掐訣入諱,指尖在青磚上畫了個“井“字。
磚縫間突然滲水,轉眼凝結成冰。
冰晶順著磚縫蔓延,竟將牆體凍出蛛網般的裂紋。
老道身影如水滲入,磚石表面泛起漣漪般的波紋。
若有人在,便會驚撥出聲。
這竟是玄門中堪稱仙法的“穿牆術”。
如今這時代,能用出此法者已少之又少,可見老天師術法造詣之高。
穿過高牆的剎那,張天師突然閉目塞聽。
七竅封閉後,道袍微蕩,神識反而如潮水般擴散。
各種聲音和味道東南角藏書閣有墨香,西側工坊鐵腥撲鼻,而半山腰的松濤裡
藏著道銳利如刀的氣息!
老道猛然睜眼,紫袍無風自動。
三十步外的老松枝頭,已立著個抱臂而立的身影。
粗布麻衣被月光鍍成銀白,正是神拳宗師霍胤。
“天師夜訪,何不遞帖?”
霍胤聲如金鐵交鳴。說話間周身毛孔閉合,竟連呼吸的白氣都不見分毫——這是先天境界,“鎖精閉竅”的徵兆。
張天師面不改色:“霍宗師這‘八步趕蟬’,倒是比二十年前更精進。”
月光映出他袖口暗繡的雷紋,那是龍虎山“五雷天心正法”的禁制,此刻正隱隱發燙。
咔嚓!
松枝突然斷裂。
霍胤如隕石墜地,震得山道青磚裂縫蔓延,隨後闊步走來,聲音冷肅,“天師可知,書院此刻受《大宣律》與《玄門禁約》雙重庇護?”
說話間,拇指抵住腰間玉帶,那玉帶暗藏三十六枚“封魔釘”,是當年鎮壓白蓮教妖人所得,專門用於釘玄門術士靈竅。
他已是大宗師之首,若按江湖規矩,動起手來毫無顧忌,只要不用火槍圍攻,只要擊退張天師,丟臉的便是龍虎山。
“換個地方吧…”
張天師看了看周圍,微微搖頭。
話音剛落,人已倒退著騰空而起,翻出院牆。
周圍已有不少都尉司士兵圍過來。
霍胤同樣向前一步,腳掌落地時,人已消失不見,夜空中只傳來他冷漠的聲音,“警戒,以防調虎離山。”
都尉司的人馬聞言,立刻手持火槍布放。
霍胤和張天師一前一後,很快來到山下。
曠野上夜風呼嘯,只有二人對峙。
張天師盯著書院方向嘆道:“老道奉三清符詔而來,霍兄當真要阻這天命?”
話音未落,袖中已滑落三枚青銅雷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