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陽?”
兩女一怔,相互瞧了眼,俱是搖頭:“不認識,沒聽說過。”
陳瑾又想了一陣,很肯定地道:“十二房中,應該沒有叫這個名字的年輕一輩。或許是外房的,那就不清楚了。陳公子,他是你朋友嗎?”
陳晉含糊回了句:“倒也不算朋友。”
對方的回答,與當初胡三哥打探到的情報資訊對應,互相印證得上,表明無誤。
當即話題一轉:“十二房中桂字輩的,厲害的有哪幾位?”
陳茹搶答道:“那自是大房的陳桂武和陳桂文了,一文一武,文武雙全。其中桂武哥哥乃白龍城的真傳弟子,他年少入門,好些年沒有回過家了。而桂文弟弟為讀書種子,幾歲的時候,就是氏族中的神童。對了,他今年十六歲,也是應屆考子,與你同年。大家都說,今屆州郡鄉試的頭名,非他莫屬。”
陳晉微微頷首:“果然厲害。”
他曾從胡員外口中聽說過白龍城的名字,說那是武林聖地,城主葉歌禪屬於武道通神的傑出人物,極為了得。
不過具體的情況,並未瞭解多少。
天下偌大,英雄輩出,從來不缺乏高人。
陳晉也未曾輕視過這個天下。
陳茹眼珠子一轉:“陳公子,那你有沒有信心中舉?”
陳晉笑了笑:“盡力而為吧。”
陳茹又道:“我曾聽長輩們說過,說地方上的陳姓子弟,如果表現突出,建功立業了,又而或獲得高階功名後,可認祖歸宗。因此,陳公子你要是考上了,說不定就有機會搬進簸箕巷裡住下,在此生活了。”
陳晉目光一閃:“既然說到認祖歸宗,我正想去大祠堂看一看。”
陳瑾忙道:“大祠堂乃重地,不對外開放的。”
“我不進去,只在外面觀望一番。”
“那應該可以。”
隨即陳瑾指引路徑,朝著祠堂方向行駛。
約摸一刻鐘後,馬車來到一座山麓下。
此山不高,林木鬱蔥,路徑建設得很好,全部鋪上整齊的青石板。
沿著石板路蜿蜒而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亭子,供人憩息、飲食、欣賞風景等。
“這裡叫硯山,山上有涼亭看臺,視野甚佳。可觀望到簸箕巷的諸多地方景緻,包括祠堂在此。”
陳瑾解釋道。
她尋思著,要是馬車停到祠堂外面,被大門高牆所阻隔,人在外面,根本看不到什麼。不如把陳晉帶到山上來,雖然距離遠了些,但能看得更多。
此舉正合陳晉心意。
找個地方停好馬車,諸人拿好隨身物品,開始上山。
此番出門,沒有帶上旺財,陳晉也沒揹負書笈。草莽劍則不離身,腰間還掛著一口青皮葫蘆。
如此裝扮,不像書生,更像是行走江湖的遊俠。
陳瑾暗暗猜測,那葫蘆裡應該裝著煉製的丹藥。不過她得了父親的囑咐,沒有多問。
陳茹則下意識地認為葫蘆內裝的大概是水,而或酒。
人們出行,習慣帶上喝的。葫蘆與水囊之類,用途差不多,只是形式差異而已。
相比起來,葫蘆也就看著新奇些,論起實用性,比不過水囊。
陳茹更關心草莽劍,忍不住問:“陳公子,你練過武,會用劍?”
陳晉笑答:“學過一點,做防身用。”
身後葉燕客聽到這話,不由把自己的重劍往身後藏了藏。
外面的人,觀察他們兩個時,基本都會認為葉燕客是陳晉的保鏢,是護衛,哪能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如此也好,能打個掩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