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子要麼生辰為錯,要麼就是逆天改命。”姚廣孝緩緩說道。
“朱應。”
“本王對你越來越好奇了。”
“可惜本王不能離開封地,否則真的想要一見。”
朱棣緩緩開口道,眼中也有著一種嚮往之色。
……
時間逐漸流逝!大明都城,應天!踏踏踏。
踏踏踏。
一匹快騎背後插著令旗,快馬從城外向著城內疾馳。
“遼東急報。”
“閃開。”
“都閃開。”
快騎快速衝進,鎮守在城門的兵卒立刻移開拒馬。
快騎迅速透過。
城中許多百姓面面相覷,但也不敢阻擋,紛紛退讓到了街道兩側。
“遼東急報。”
“朝廷終於對遼東動兵了。”
“遼東原本就是我華夏的疆域,如今終於要奪回來了。”
“太好了……”
許多百姓聽著急報兵高呼遼東急報,每一個都是面帶期待之色。
對於他們而言。
遼東。
一直以來都是屬於華夏的疆域,如今中原光復,重新歸於華夏漢家,可遼東之地卻是一直淪落到了北元掌控,今夕大明對遼東動兵,定然是要將遼東重新歸於華夏疆域了。
急報快騎一路疾馳,直入宮門,沒有任何阻礙。
奉天大殿!
“啟奏皇上。”
“第二批糧草輜重已經開始調集,如今已經開始運送。”戶部尚書趙勉站出來,大聲啟奏道。
“此番戶部做的不錯。”
“糧草輜重未曾斷絕。”
“倒是在遼東,馮勝他們讓咱失望了。”
朱元璋帶著對趙勉的誇讚,也帶著對征伐遼東大軍攻勢的不滿。
“臣多謝皇上誇讚。”
“此番戶部能夠這麼快籌集糧草輜重,一切皆因皇上恩撫治理天下,吾大明也未曾有天災人禍,故而有所收成。”
“一切都是託皇上洪福。”趙勉則是不卑不亢的道。
聽到這。
朱元璋一笑:“戶部,記一功。”
“臣多謝皇上。”趙勉臉上浮起喜色,當即道謝,隨後退回了班列。
“啟奏皇上。”
“自大寧府動兵以來,大寧府邊軍已經傷亡諸多。”
“如今兵部已經收到了四千餘人陣亡名冊,還有一千餘眾負傷退伍名冊。”
“這些將士還需撫卹。”
“此事還需皇上定奪。”
兵部尚書唐鐸站出來,大聲道。
“太子。”
“撫卹之事一直都是你來辦的,此番如何?”朱元璋將目光落在朱標身上。
聞聲。
朱標看向了唐鐸,面帶思慮。隨後道:“對於為國盡忠的將士!孤只有一句話,恩待,恩撫,恩養。”
“為國陣亡!以吾大明所定陣亡撫卹發放,由兵部主導,戶部為輔,確保撫卹發放至英烈家屬手中。”
“為國負傷而殘!以吾大明傷殘撫卹發放,除此外,在其鄉間為傷殘將士謀取差事,確保歸鄉無憂。”
“對於這些為國盡忠英烈家小,朝廷恩撫。”
“具體舉措,孤會親自擬定一封旨意。”
聽到朱標所言。
唐鐸與趙勉當即一拜:“臣領旨。”
“太子的話諸卿應該聽到了。”
“針對為國盡忠將士的撫卹,咱只有一句話,膽敢貪墨,夷其九族。”
“各部主官當責。”朱元璋掃視朝堂一眼,冷冷喝道。
在這冷冽目光之下。
整個朝堂的大臣都是心底一凜,無不畏懼。
當今皇上的狠辣,當今皇上的厲害。
朝堂誰人不知?
天下誰人不知?
昔日不可一世的李善長。
昔日不可一世,權傾朝野的胡惟庸。
昔日不可一世的楊憲。
最終的下場是什麼?他們雖然高高在上,可最終就是被朱元璋給滅了門,夷了族。
皇權至上,權柄在握。
他說夷滅九族就是九族。
這就是朱元璋!
“臣等謹遵皇上旨意。”群臣紛紛躬身對著朱元璋一拜。
看到這番態度,朱元璋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對於朱元璋而言。
對於朝堂上的大臣,他表面上相信,可心底實則是不相信的。
對於貪官汙吏,朱元璋完全是零容忍。
雖然大明有他定下來的制度,律法!可財帛動人心。
朱元璋必須要給予滿朝壓力,這樣那些貪官汙吏才會收斂。
“如今距離馮勝領兵進攻遼東已經一個月了。”
“不知遼東是何情況。”
朱元璋緩緩開口道,帶著幾分期待,同樣也有著一種威壓。
朱標當即站出來,一笑:“請父皇放心,宋國公一定會給父皇一個滿意的交代。”
“納哈出定無法抗衡我大明王師。”
“遼東之地也終將重歸華夏。”
朱元璋點了點頭。
正在這時!
“報。”
自殿外。
一個高呼聲響徹。
只見急報兵快步跑入了大殿內,手中高舉著急報。
“遼東急報。”
“馮勝大將軍呈上。”
急報兵跪在了大殿內,大聲稟告道。
“終於來了。”
朱元璋臉上露出了一抹喜色。
“快呈上來。”
朱標當即一擺手。
此刻。
遼東急報傳來。
任誰都可以想得到是好訊息。
如若不是捷報,馮勝或許都不敢上稟而來。
一旁侍奉的太監總管雲奇大步走入殿內,雙手從急報兵手中捧起了這一戰報。
轉而直接呈奏到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朱元璋當即開啟,一看,雙眼立刻睜大,湧現出了一抹驚訝之色。
繼而仔細定睛看著。
似有不相信。
而朝堂之上的大臣目光全部匯聚,都是充滿了期待,同時也在忐忑。
接下來是天威聖恩,還是雷霆震怒。
就看這一急報之上了。
持續了一陣後。
朱元璋將這急報仔細看了幾遍,確定無誤。
“哈哈哈。”
“遼東,朱應。”
“咱大明真的是得到了一個年輕的驍將啊。”
“此子不錯。”
“很不錯。”
朱元璋大笑著道。
“父皇。”
“朱應又怎麼了?”
“難道他在遼東建功了不成?”朱標笑了笑,直接問道。
整個朝堂之上也只有他敢直接詢問。
而朝堂群臣抬起頭,面面相覷的看著。
朱應?
這個名字又出現在了朝堂了?
這已經是第四次了吧?從第一次出現讓朱元璋父子驚訝,記下了這一個名字,之後每一次出現都是伴隨著戰功,伴隨著殺敵報國。
如今難道在遼東也是如此?“不愧是咱的兒子,就是聰明。”
“沒錯。”
“朱應,這小子很不錯,又為咱大明立下大功了。”
“他為咱大明率軍攻破了金城,破開了遼東屏障。”朱元璋大笑著說道。
聞言!
朱標面帶詫異之色:“朱應不是才剛剛自北疆歸來,而且組建的可是騎兵僉事營,他如何破城?如何立此戰功的?”
這一刻。
朱標也是有些想不到了。
不僅是他。
朝堂文武也是如此,一臉茫然。
破開金城,這與騎兵何干?又與朱應何干?
……
ps:第二更五千字送上,上架首日萬字送上,拜謝兄弟們支援。明天跑高速,稿子已經碼好了,感謝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