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這馬屁功夫,當真比不過這些進士,吹捧陛下的詞兒引經據典不帶重樣。”書,必須得讀,多讀書才會拍馬屁!看那些大老粗武將,憋得滿臉通紅,只會來來回回的喊“陛下聖明、陛下萬歲”。
子時一到。
景陽鐘聲響徹宮廷,永寧三年已至。
皇族勳貴、文武百官三叩九拜,山呼萬歲。
“眾愛卿平身。”
永寧帝舉杯道:“朕以涼德,獲保宗廟,常恐負先帝遺命,夙夜孜孜,每覽奏章至漏盡。
幸賴諸卿股肱戮力同心,使倉廩充盈,四夷賓服。值此之際,特賜諸卿金玉如意,共沐新春之慶!”
百官聞言再拜,齊齊高呼。
“謝陛下恩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除夕夜宴結束後,百官勳貴離去。
李平安本該回慈寧宮,卻不見陛下屏退,只得亦步亦趨跟著來到御書房。
陛下登基後,習慣在御書房閱覽奏摺,勤政殿成了純粹上朝的宮殿。
永寧帝落座後揉了揉額頭緩解醉意,揮手道。
“小安子累了一整天賜座。”
“拜謝陛下。”
李平安磕頭謝恩,小半邊屁股蹭著錦墩,看似坐著實則懸空。
永寧帝翻了翻奏摺,從中取出一冊。
“朕命沈愛卿遠赴江南,查探齊王案,這是他送回來的密摺,小安子瞧瞧有什麼疏漏。”
李平安連忙起身接過,他當然知道齊王死因,然而陛下說話時“疏漏”二字音調略重,顯然案情另有變故。
奏疏只二三百字數,開篇兩句話問候陛下安康,比先皇時簡要得多。
沈欽差深入調查後,發現齊王之死於江南鹽商有關。
推測是鹽稅太監勾結地方官員大肆貪墨,齊王察覺二者罪行,不久後暴斃花船。
“……”
李平安哪還不明白,陛下要清查江南鹽商,齊王之死只是個由頭。
至於證據麼,需要就會有。
“陛下,據奴婢所知,各大鹽商背後是江南大族,其中盧、鄭等世家佔份子最多。”
李平安沒敢提及崔氏,試探著問道:“沈大人繼續查下去,恐怕會有大麻煩。”
永寧帝聲音平靜無波:“世家大族就能殘害朕的兄弟?”
“奴婢知罪。”
李平安連忙叩首:“陛下,地方鹽鐵太監屬司禮監、戶部管轄,奴婢縱使遣人去查恐怕不會有進展。”
海公公原本老神在在看戲,聞言臉色驟變,忙不迭磕頭辯解:“陛下,奴婢方才接手司禮監不久,尚未梳理清楚各地鹽鐵太監,並不清楚具體情形。”
李平安嘴角微翹,陛下只需要太監辦差,不會聽什麼解釋。
一回兩回還好,次數多了必生厭惡。
永寧帝心中早有預案,吩咐道:“朕將太后視做‘生母’,齊王便是朕之胞兄,小安子既是慈寧宮總管,理應為皇娘查出真兇。”
“奴婢遵命。”
李平安聽到“生母”二字,眼底閃過駭然,這案子不止要接,還必須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