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拜謝陛下恩典。”
李平安咚咚咚叩首,真氣運轉到額頭,顯露出大片殷紅,似是太過用力磕破了皮肉。
隨時見駕,可謂簡在帝心,這等賞賜遠勝過升官。
“退下吧。”
永寧帝揮揮手,不再理會躬身離開的李平安,開始盤算如何將五十萬兩銀子用好。
“小海子,你說該歸入國庫還是內帑?”
依照國朝律法,查抄貪官汙吏的贓銀歸入國庫,由戶部掌管分配,用於發放官員俸祿、兵卒軍餉等等。
“當然是內帑。”
海公公知曉陛下心思:“陛下明鑑,這銀子本就是御馬監的額外耗費,追回來理應物歸原主。”
內侍司十二監花費,向來由內帑支出,海公公所說頗有道理。
“再者,陛下將贓銀收歸內帑,也不是拿來鋪張靡費,而是用於發放軍餉,百官說不出什麼差錯。”
“小海子深明朕心。”
永寧帝近些日為軍餉之事愁眉不展,經過內閣商議,命戶部將五十萬兩送去鎮北、平西兩軍,要求軍餉暫以半數發放。
靜海衛、定南衛暫且拖一拖,待夏稅收上來再發放半數。
唯有京營、禁軍拖不得了,前者已經人心浮動,後者關乎宮禁安危,絕不能欠餉。
李平安送來的五十萬兩,正好解了燃眉之急!至於永寧帝為何將銀子收歸內帑,而不是交由戶部發放,那就是關於“名”的重要性了。
海公公眼珠一轉,建議道:“陛下用內帑發放軍餉,不如越過戶部、兵部,由內侍司直接發放。”
永寧帝問道:“此話怎講?”
海公公躬身道:“有些話奴婢不知當講不當講,還請陛下恕罪。”
永寧帝頷首道:“朕赦你無罪。”
“當下戶部、兵部都沒銀子,鎮北王總不能拿自家錢財發放軍餉,哪怕他有也不敢!”
海公公咬牙說道:“趁此機會,正是陛下將京營、禁軍徹底拿在手裡的機會。”
“大膽奴才!”
永寧帝斥責道:“王叔向來忠君體國,朕視張太妃如親母,你這廝竟敢信口雌黃,汙衊國朝柱石。”
海公公噗通跪下:“奴婢該死。”
永寧帝話音一轉,幽幽問道:“小海子你說,內侍司誰適合擔此重任?”
海公公頓時鬆了口氣,陛下果然忌憚鎮北王,日後以此為綱領辦差,早晚能簡在帝心。
“陛下,奴婢推薦御馬監安公公。一則銀子本就是御馬監收回,戶部挑不出錯。二是安公公是太后心腹,絕不會與鎮北王有牽涉。”
海公公的目的就是司禮監提督,絕不會許銀子交由冷公公調配,同時推李平安去和戶部、兵部鬥爭,無論輸贏都落不得好。
短短功夫琢磨出一石二鳥之計,海公公絕非外界傳聞,僥倖撿漏從龍之功。
永寧帝沉思片刻,宮中其他人或許偷摸與張家勾連,唯獨慈寧宮、小安子不會,兩邊可是血海深仇。
“命司禮監擬旨,小安子查貪有功,加封京營副都統,分管餉銀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