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文聖

第32章 寒門士子,簪纓家族!

縣學堂,眾童生散去。

顧知勉揹著一副沉甸甸的藤編考具,步履矯健,穿過小半個縣城,回到江陰城東赤岸裡的家中。

三間蘆花頂土屋正在炊煙裡搖曳。

老嫗在柴房中忙碌,從陶甕底盛了一碗糙米,淘米洗菜。

“娘!

孩兒回來了!”

顧知勉推開屋門,在床板旁放下考具。木枕邊一迭私塾接濟的毛邊紙,桌上是他夜裡替人抄經換的燈油。

他打了一桶冰涼的井水,倒入陶盆,浮起未洗盡的菜葉。

老嫗用圍裙擦手時,瞥見兒子眉梢凝著霜色,正往土灶裡添著柴火。

多半是考砸了!柴火“噼啪”炸開。

她一聲嘆息,“無妨,明歲春闈再赴試。你爹當年也考了十多年!”

她話音未落,顧知勉卻是一改肅容,嬉笑道:“娘!孩兒已經考中童生。

江行舟考童生案首,孩兒也不差,考中童生甲等第十!

衙門每月發三斛文粟米,補貼家用!”

說著,他將一袋文粟米從考具內取出,砸在土灶上。

灶火下,黃燦燦的粟粒,映得顧知勉眼底躍起兩簇興奮的火苗,道:“娘,往後每月都有這樣的粟米,咱家米缸可以填滿!”

“你這娃,剛才故意唬娘!”

老嫗頓時喜上眉梢,拿起烏桕木飯勺作勢敲了他一下。

燒柴煮飯,炊煙裊裊。

不多久,老嫗已經擺好了一桌上好的四菜一湯——青菜煮豆腐,豆腐炒青菜,青菜湯,豆腐湯。

還有大碗香噴噴的稻米糙飯。

“北坊豆腐凝作終南殘雪,南畔菜羹漾開太液春波~~!

顧家今兒也開宴席了!”

顧知勉竹箸起落,敲著粗陶海碗,嬉笑道,“咱遲早有一日,要將這三間蘆花土屋,換成舉人家的赭牆大院。”

“別貧嘴,快吃吧!”

老嫗笑道。

“好嘞!”

顧知勉赴考一天,早就餓急了,捧起盛滿糙米飯的陶碗狼吞虎嚥。

“吃慢些,不夠再添!咱顧氏雖然落魄,是寒門小戶。

可別忘了,你祖上乃是前朝顧野後裔,曾任州牧,咱們顧氏家族世代定居在這江陰東赤岸裡,過去也是有名望的人家。

近三代雖寒酸,你父顧閏依然能任江陰縣丞。

可惜他英年早逝,斷了官爵,咱東赤岸裡顧氏就徹底落魄了。

多虧薛國公大義,贊助你進薛府私塾讀書,免了你昂貴的束脩之費。

你不可給祖上蒙羞,心中切記重振東赤岸裡顧家。將你的名號,刻在江陰顧氏祖宗祠堂的匾牌上。

日後,薛國公府但有差遣,也須竭力報答。

在縣學,與你同窗也要處好相互幫襯,以免文道之路,形單影孤。”

老嫗正色叮囑道。

“是,孃親!孩兒知勉不輟,復興江陰顧氏!不忘薛國公府的照拂之恩,同窗之誼!”

顧知勉跪地磕頭,喉間哽咽,眼眶泛紅。

江陰縣城。

子時漏斷,城樓更鼓聲裡,巡夜兵卒的燈籠忽明忽暗。

“轟隆隆~!”

忽聞,天際滾過一聲悶雷碾過縣令李府屋脊。

學政蔡巣捧著的紫檀匣內,再此夜入李府,恭敬的退還此寶匣——內有一方歙州龍尾石雕琢的前朝翰林硯臺文寶。

“文廟鐘聲震三百里,縣內皆知,下官也是實難.慚愧,未能助到大人!”

蔡巣慚愧道。

“哼~!”

縣令李墨拂袖,冷哼。

他要的是一方硯臺麼?

要的是李三郎李雲霄考中童生案首,獲得《急就章》疾書術這門秘術。

只是,現在說什麼也晚了。

而且,江行舟一篇“出縣”文章,引發文廟聖裁,誰也無能為力。

這事情,他還真無法指責蔡巣辦事不力。

“此非下官無能,已經提前洩了考題三字,如此優勢之下,李三郎依然不能力壓江行舟。

實在是,令公子的文道天賦,遜色了至少三籌。

若是大人因此而遷怒怪罪下官,撕破臉,此案牽連甚廣.下官也不會坐以待斃!想來大人也不願看到!李大人還是多考慮一下每年的政績考評。

女帝陛下天授元年登基之後,將科舉教化列為頭等政績。

江行舟一篇‘出縣’詩,刻入我江陰縣的文脈鼎,大振我江陰縣文脈!

日後萬一他僥倖中了三連案首,聞達於陛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