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文聖

第90章 府試押題,抄撰《六韜》!

薛國公府後院書房,夜雨瀟瀟。

雨叩擊雕花窗欞,燭火在紫檀案几上搖曳出深淺不定的光暈。

八襲青衫圍坐其間,衣袂猶帶穿廊而來的雨露清寒。

江行舟執卷沉吟。

顧知勉凝眉細忖。

韓玉圭指尖輕叩案面,沉思。

薛氏兄弟相對無言。

而曹安、陸鳴、李雲霄諸子,皆是江陰童生五甲,少年俊彥,此刻俱斂了平日的疏狂,在府試面前,眉宇間鎖著化不開的凝重。

案頭摞著一堆歷年的江州府試考題和答卷————墨跡斑駁的紙頁間,隱約能嗅到往年落第者的不甘。

“先看一遍過去二十年府試的所有考題,以熟悉考試的難度。”

“然後開始,押題!”

江行舟淡淡說道。

押題——乃是府試之前,一場刀光劍影的沙盤推演!

江州一府五縣,二千童生府試爭渡,僅錄取一百名秀才,二十錄一,如千軍競過獨木橋。

縱是各縣案首,亦常於府試折戟,落得一個“酌情秀才”的虛銜,徒惹嗤笑,顏面盡喪。

江行舟不敢懈怠。

此刻,江州府城內,兩千餘童生早已分化成無數小圈,穀雨文會之後,便立刻徹夜不眠,推演考題。

門路通天的,如他們這般,聚於薛國公府,案頭堆滿歷年府試密卷,推演如沙場點兵。

還有大量下人僕從,奔走網羅各色資料。

人脈淺薄、沒門路的,只能捧著坊間粗劣府試考題集,苦思冥想,抓耳撓腮,徒嘆奈何。

不過,押題一事,向來只限至交密友。

參與之人,少則三五,方能集思廣益,蒐羅資料,押題、破題制勝。

多不過十,以免押中者眾,反成自相殘殺之局。

此乃大周科舉之路的暗戰,無聲,卻致命。

江行舟在穀雨文會時,一直陪同周山長院君逛完整場文會,僅數步之遙,乃是六位童生案首之一。

他聽得最真,記得最全,也最能感受周院君的心思,此刻便成薛府八位少年押題的主心骨。

顧知勉是眾人中唯一的押題高手。

昔日江陰縣試,他便曾蒐羅《蔡巢文集》,精準押中主考官蔡巣所出的一道題,有豐富經驗,對押題頗有心得。

今日押題推演,自然少不了他。

薛氏兄弟乃國公府嫡子,兩位小舅子,自當參與其中。

韓玉圭、曹安、陸鳴、李雲霄等四人,他們並不是太擅長押題之道,不善揣摩考官心思,卻個個文采斐然,可以梳理題目、推敲破題之法——而破題,恰是顧知勉的短處。

本縣同窗,同鄉故舊,自古便是仕途上的臂助。

若能多幾人金榜題名,將來大周朝堂之上,也好彼此照應。

眾少年們對此心照不宣。

今夜每多押中一題,來日放榜時,便能多幾分上榜的機會。

燭火“啪”地炸開一朵燈花,映得書房忽明忽暗。

顧知勉小心翼翼地翻開周院君所著的《青崖集》,泛黃的書頁間密密麻麻的硃批在燭光下泛著暗紅的光澤,浸透了文墨心血。

這位周院君前半生的錦繡詩詞文章,盡數珍藏於此。

“府試的主考官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便是用自己平生得意之作,來出題。

然後讓考生們押題。

我們押題的第一重點,就在周院君的這本《青崖集》文章!”

韓玉圭眉頭微蹙,有些疑惑:“如此直白,豈非人人都能押中?.主考官當真會,這樣出題?”

他以前從不屑於押題,對此也未研究。

可這場江州府試,讓他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他可受不了落榜的巨大屈辱。

“正是!”

顧知勉眼中精光一閃,“主考官就是想要考生押中,但前提是——”他加重語氣,“必須對他的文章爛熟於心。”

他環視眾人,繼續道:“試想,若江州府二千童生皆能背誦主考官的錦繡詩詞文章,帶著文章,傳遍大周各地。

若干年後,這些文章豈能不流傳於世?

[出縣]晉升[達府]!

[達府]甚至可能[鳴州]?

主考官們最怕的,反倒是無人識得他們的錦繡文章,最終湮沒無聞。”

“所以,”

顧知勉拿著《青崖集》書冊,發出清脆的笑聲:“府試主考官們總是會用最得意的篇章,來考校學子。至於誰能慧眼識珠,押得最準,破的最好——”他嘴角微揚,“那就要各憑本事了。”

燭影搖曳間,眾位少年明白過來,不約而同地望向案頭上的《青崖集》,似在凝視一座通往秀才功名的獨木橋。

江行舟眸光微動,忽如醍醐灌頂。

忽然明白為什麼,押題之風,如此盛行。

分明是一場心照不宣的交易!

周院君借兩千童生之口,使其文章流芳百世,晉升一個檔次。

而眾童生學子則需在《青崖集》這本院君的墨跡中,掘出那最耀眼的得意之作——或許是《青崖集》裡最得意的一首詩,夜或許是某篇策論中最精妙的論斷。

這些字字珠璣的錦繡文章,隨時可能化作,府試金榜上的一篇考題。

把它全部背誦下來,爛熟於心。

而能慧眼識珠,押中考題,便握住了通往秀才功名的青雲梯!“所以.”

韓玉圭突然蘸茶在案上畫了個圈,“我們要押的第一題,便是周大人最想被天下人記住的一篇得意文章?”

“轟——!”

窗外驚雷驟起,慘白的電光映得眾少年臉色忽明忽暗。

暴雨傾盆而下,豆大的雨點砸在窗欞上。

少年們不約而同地,低頭翻閱《青崖集》,書頁翻動的沙沙聲混著雨聲,在書房內迴盪。

片刻,

顧知勉緩緩合上《青崖集》。

他已將這《青崖集》翻爛了——從序言到跋文,從詩詞到策論,連每處硃批墨跡都反覆揣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