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前,盛家聲名不顯,但其實祖上也不是普通的“農”,人家是大地主!
盛家發達絕不止百年!
商人身份不能科舉應試的時候,盛家就是“農”。
鑽戶籍漏洞,繞過工商異類的“身份隔離”,聯結士人,獲得更多權力,或許早就在做了!
而一旦朝廷對商賈政策從“全面禁止”到“有限開放”,商戶子弟能應試了,各地的盛和糧鋪也就光明正大出現了,並快速佔領市場。
名聲也經營得不錯,還有“普通農人依靠自身拼搏和氣運成為大商人,後代科舉入仕”的勵志故事在民間傳播。
關於盛氏家族的這些資訊,都是姨母沈夫人告訴溫故的。
沈家也是商賈,頗有資財。
但是!
沈氏後代在讀書資質上完全只能眼饞別家!
即便政策鬆動,也無人應舉。
是不想嗎?!
做夢都想!
實在是沒有這方面的才華!
別說科舉了,連經商的才能,下一輩繼承的也不多。
已故的沈老爺子,也就是溫故的外公,當初做了幾手準備,既然走仕途賽道走不通,就走姻親賽道!
兒女結親專挑有潛力的詩書之家,比如溫家。以及,有潛力的落魄世家,比如北地趙家。
咱沈家後代沒有讀書天賦,但咱家有錢!
不得不說,也正因為當年沈老爺子鋪好了路,才有如今沈家接到的天降餡餅!
溫故回想著盛家的資訊,問程、何二人:“咱們歆州,有厲害的農人或農務官嗎?”
程知一番檢索,回道:“厲害的農人,不知道,但農務官有,肯定是有的!流民招撫、水利管理、荒田墾殖,歆州都有在做,這些都需要懂農務的官員。”
溫故點點頭。
這類事得專業的人去做。關乎生存所需的糧食,當然不能只依靠存貨,趙姨父對農事還是很重視的。
只不過,那些派下去的農務官職責實踐如何,有幾分保留?有沒有敷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據溫故所知,與他們景星坊有來往的附近幾個普通村子,過去一年的收成,都不太好。
倒是與權貴們沾關係的一些農田,收成聽說還過得去。
世情如此,也不可能把那些農務官抓過來,教那些普通村民們種地吧?
溫故現在暫時還沒那麼大的權利,更別說這些農務官背後牽扯著許多世家權貴。
他思索著。
“盛家的商隊…他們這次過來的人好像還挺多……”
溫故把何大和陶三叫過來,給他們佈置了點兒任務。
“咱們景星坊是個新坊,外地的商隊對咱肯定不熟悉,咱們可以熱情招待一下,彼此多增加一些瞭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