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一錘手心:“就這麼辦,要不我親自過去一趟。”大廳裡的眾人齊齊反對。
“伯爵大人不可以親身犯險!”
“萬一那幫叛逆察覺到什麼怎麼辦?”
保羅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
福特總管不久就帶著請帖前往布圖雅了,而保羅則為將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
隨著不斷地招募工匠和培養學徒,製造槍械的隊伍已經達到了30人,經過工匠們這段時間的努力,阿爾達軍隊所擁有的火槍數量已經達到了60杆,能武裝一個排加一個班的兵力了。
這個數量可以讓保羅可以玩一玩“三段擊”、”六段擊“之類的戰術了,以保持火力的連續而不間斷。
但是讓保羅遺憾的是,燧發槍的種種技術難題還是沒有攻克。
首先是彈簧簧片比較難製造,倒不是說製造不出合格的,但是合格率太低了,彈簧的力度稍稍一弱就打不出火星。
就算打出火來,還有火藥的問題,現在造出來的實驗型燧發槍從扣下扳機到發射得花費3秒多,因為煫發槍只能打出一點火星進藥池,如果火藥的燃速比較低,要引燃整個藥池是很花時間的,而且就靠著打出的那點兒火星,敏度較低的火藥根本點不著。
雖然都是靠引火孔來引燃槍管裡的火藥,但火繩槍對發射藥的要求明顯低於煫發槍,畢竟那麼粗的火繩末端燃燒著伸進去,一下就能引燃大片火藥,快速燃燒進引火孔。
要解決這個難題,就得需要那種高質量的、極為精細地研磨過的火藥,但是在純手工條件下研磨效率太低。
每次保羅看見士兵們練習射擊時身上那根長長的火繩就相當不爽。
火繩槍受天氣的影響太大,而且射擊的時候火繩被引火藥的爆炸所彈開容易點燃火槍手自己和戰友身上的火藥,所以火槍手之間不得不拉開一定距離,射擊陣列需要排得稀疏一點,導致無法形成密度較大的火力。
不過還是有兩個進步讓保羅感到欣慰,一個是套筒式刺刀被製造了出來,這樣就可以讓火槍兵們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賴長矛兵的保護了,幸而如今裝備的火繩槍不像是地球上早期火繩槍那樣笨重,否則給它裝上刺刀還真不太現實。
第二個是隨著新型紙的發明,使用紙殼做的“定裝子彈”被大量生產出來,紙殼裡麵包裹著鉛彈和火藥,外面塗上牛油以防潮。從此火槍手們就不用在身上掛滿裝火藥的瓶瓶罐罐了,提高了裝彈速度,還能精確控制裝藥量。
至於重火力方面,6磅青銅炮實驗成功,加入了阿爾達軍隊的裝備序列,迄今為止已經造出了兩門,另外還有4門4磅炮也被鑄造了出來。
除了這些大型火炮,保羅還把明朝時的“虎蹲炮”搞了出來。
這種輕便的火炮炮管較薄,威力不大,射程最遠500米。但是機動靈活,兩名戰士就能抬著走。可以大仰角發射,彈道彎曲。用大鐵釘和前面的鐵爪將炮身固定在地面上,發射散彈或者碎石子殺傷敵人。而且是用生鐵鑄造而成,成本極為便宜。
作為一款近距離支援步兵作戰的武器,它與後來的迫擊炮有點相似,於是在這個世界裡,就直接被命名為迫擊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