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盤庚遷殷時發起翦商

第754章 出門搶收別國粟黍

燕國的商隊,來到了銅川(今陝西銅官)。

句龍江藍看到了來人,笑容燦爛的出來迎接,與之相擁:“沒想到,居然是將你派來。”

燕國這一支商隊的領頭人,儼然是妟淮。

“肯定是我的。我是從少梁過來的。”妟淮隨意的應著,然後看了一眼修建得十分龐大的城邑,嘖嘖兩聲,“沒想到就這麼一會兒功夫,你就搞出了這麼大的基業。”

“都是僥倖。”句龍江藍哈哈笑了兩聲,“沒有將軍府的通力協作,我怎麼可能做出來基業呢?行了,遠道而來,給你準備好飲宴了,好好給你接風洗塵。”

兩人一前一後,各自帶著人入了銅官。

城內,道路寬闊,與延安那邊的地下窯洞比起來,銅官這邊就更多了幾分熱氣,或許和城內的冶煉區有關,下風向、水道旁,滿是噴著煙的高爐。

“你這技術,怕是需要多次加工才能用的吧。”

“可不是嘛。”句龍江藍苦笑一聲,“效率可比不上北京府,但沒辦法,我需要銅來維持整個將軍府的發展。

不過你來了,應該是為了提前開始視察西京府的位置吧?

銅川在裡頭嗎?還是作為單獨的郡縣?”

“你……可知道,一旦西京府設了,這個平南將軍府,就怕是要遷徙了。”

“遷徙,也不是全部轉移吧。”句龍江藍笑道,“安北將軍府不是已經打了頭陣,願意北遷的,升遷賞賜,不願意北遷的,就地併入新的將軍府,或者轉為郡籍。

我都跟下邊做過工作了。只要西京府能囊括銅川,那麼他們將來前途就小。

到時候,庶子跟著我離開,嫡長什麼的留在原地。

哪怕是轉為郡民,那也是類似北京府的良家子。

北京府的良家子,每年有限遴選入軍,享受的待遇,誰不眼紅呢?”

“哈哈,說的是。我也眼紅。”妟淮大笑。

兩人入了宴會之所,落定時,也都稍稍鬆了一口氣。

句龍江藍不排斥之後的遷徙,朝廷這邊也不會將平南將軍府的人口全部遷徙,而是跟安北將軍府一樣,採取自願原則,優先落籍。

這麼一來,各家發展十幾年的地盤,也就不會沒有人繼承,甚至其他子嗣,還能獲得更多發展通道,這才是最重要的。

皆大歡喜。

至於反感的可能,其實對於家中一堆小子即將成年的地方,繼承權在嫡長繼承製固定的情況下,如何讓家裡的後嗣能得到更好的升遷通道,才是每個合格家長要考慮的。

至於遷徙,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安土重遷的概念還未完全形成。

越是這個時候,遷徙越是阻力最小。

尤其是燕國這邊開始給治下郡縣外放部份工匠與機械技術,能夠極大提升開荒速度,這才能讓句龍江藍他們一路南遷的時候,牴觸心思少很多。

當然,這也需要背後有銅礦支撐,不然句龍江藍的平南將軍府,哪能這麼快站穩腳跟。

眾人吃吃喝喝,爽快一夜。

第二天,有點宿醉的妟淮,打著哈欠來見句龍江藍:“昨天應該與你說了。接下來咱們的首要任務目標,是對關中地區的整體考察,然後開始安置人手與佈置方略。

還有就是,銅川南面,近千里的鹽鹼地整頓考察。”

句龍江藍的部下,也這裡聽著,然後震驚的看向妟淮:“敢問……這千里鹽鹼地,陛下打算如何處理?”

妟淮看向說話的人,笑了笑:“自涇上引水,橫渠入渭,黃龍山所有南流的河流,全部匯入橫渠,然後南流。

涇水多泥沙,渾濁,但只要使用得當,就能獲得大片沃土。

事實上,海河的治理方案,與關中的治理方案類似。

海河中東部分的鹽鹼地,就全靠燕山、太行的山水與泥沙來沖刷。

因此,我們是有相關工程經驗的。”

句龍江藍的手下們面面相覷,然後將目光投向句龍江藍,他卻是很平靜的點頭說:“北京府的海河我去看過。

陛下為了解決運河的問題,確實將所有北方水系,全部匯入海河主幹道,至於過程中的泥沙淤積與分流,我是不怎麼清楚。但聽聞天津入海口,正在每年往外探出一步之多。而且這個速度會越來越快,尤其是隨著幽州的人口總數在增加的情況下。

關中的方向,也確實最適合這一套。”

“所以,留在西京府的人,之後要承擔的兵役會很少,短期內的勞役會很多,而且有進度的規劃,可能未來三十年,都要在這裡乾土木。”

妟淮悄悄恐嚇了一句,眾人臉色都變化莫名幾分。

雖然西京府的願景很好,但這裡畢竟不是燕國的核心區,而是陪都。

有西京,那麼中京、南京、東京會不會有?

肯定會有的。

因為燕國是郡國並行的體系,核心的節點必然是進行郡縣化。

為了節約治理成本,辛屈必然會依託唐宋大運河、元明大運河這兩個後世的支點,來設定地區中心。

那麼西京府是關中。

中京府自然是洛陽。

東京府辛屈還在考慮,但其實能留給他選的不多,濟南、曲阜、彭城這三個地方基本上就是辛屈能選的核心了。

南京府自然是金陵。

也能看出來,辛屈設計將核心區,透過水運全部捏在一起。

如今的黃河,徑流也不小的。

未來一百年,完全能撐得起貿易所需。

但比較尷尬的是,西京府並不是燕國能快速控制的核心區,不管水運還是陸運,都需要借道。

走陸路要麼走草原南下,要麼走山西過蒲津渡。

走水路只能走洛陽,然後過三門峽入關。

不管是怎麼走,關中始終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

而燕國的政治核心在幽州,雖然這邊只要解決黃河水患,開發起來就能很輕鬆,但也是最容易爆發動盪的地方。

太平了。

一路無險可守。

而西京府卻能封關自守,不管是割據還是進取,都是絕佳寶地。

因此辛屈對這裡的設計,就是將關中拆解,不讓他當戰備區,而是當後勤區,然後在潼關、蒲津渡、風陵渡這些地方單獨設定兵馬,切斷割據可能。

不過在那之前,還得讓關中能快速發展起來,才能將糧草往外運輸。

這麼一來,平南將軍府的人,就需要老老實實幹幾代人的土木了。

而這麼一搞,他們大機率會錯過升遷的機會。

因此是安心留在此間當順民,還是跟著平南將軍府出征殷商後遷徙離開。

就看他們的抉擇了。

“都不用有太多壓力。”句龍江藍安撫了眾人兩句,“接下來的平定召氏,大家也都是可以建功立業的。”

“召氏才多大,哪裡夠分?”不少人都無語的看了一眼句龍江藍。

召氏看起來佔地面積遼闊,但實際上他們只有二十六座城邑,總人口五萬多,能抽調的總兵力頂天了一萬。

而這一次平定召氏的先鋒,並不是平南將軍府,而是辛屈帶來的神武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