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盛曾經在給馬潤山做本批覆當中,要求馬潤山把濤港當做齊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來建設。
馬潤山當時看到火車頭三個字的時候,還不是很能夠理解火車頭是什麼意思,但是他也不能問葉明盛,不過好在在他的多方打聽下,他還是知道了這個火車頭是什麼意思。
火車是工部正在研發的一項重要交通工具,陛下還非常看重這個,對此多次進行視察瞭解火車的研發進展,而火車這個交通工具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是靠火車頭來帶動的。
所以知道這些之後,馬潤山也是明白了葉明盛的意思是什麼。
為此他這位齊魯布政使也是積極貫徹葉明盛的指導意見,圍繞濤港修建了很多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歷城到濤港的道路,這條道路長約六百七十里,馬潤山組織了將近五萬名勞動力,修建了足足兩年時間才是大功告成。
所以馬潤山也是計劃,當葉明盛去濤港視察的時候,他就請葉明盛坐在馬車上感受一下這條道路。
除此之外馬潤山因為還計劃將濤港建設為一個重要的對外貿易節點,所以他還準備建設大量的商業倉庫用以儲存商品。
第二個方面,那就是齊魯的造船業!
自從葉明盛主z以來,一直是特別強調海洋的重要性,他多次強調雖然歷史上的中原王朝都是大陸國家,對海洋缺乏足夠的重視,但是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未來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是控制了世界!
基於這樣的想法,葉明盛一邊大力發展水師,另一邊非常鼓勵海外貿易。
中原王朝歷來講究,上行下效投其所好!
幾乎每個g員,為了能夠得到上司的賞識,都會去揣摩上司的心意!
所以當葉明盛不用你揣摩,自己就把自己的zc傾向性展露出來的時候,那對於這些大大小小的g員來說你要做的就是投其所好,根據葉明盛指明的方向,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前進。
基於這樣一個原理,齊魯又是一個沿海的地區,所以發展海外貿易就成了馬潤山這個布政使工作的重中之重。
馬潤山一開始的想法,就是扶持齊魯本土的這些商號,讓他們也儘可能的參與到海外貿易當中,但是經過一番調研後,馬潤山發現目前大乾的海外貿易,基本上全都被江南的那些商號壟斷,他們這一行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銷售渠道,佔據了市場至少八成的份額。
最重要的是這些江南商號彼此之間雖然內鬥不斷,但是在對外上還是比較抱團的,而這也就意味著,馬潤山如果想要扶持齊魯的這些商號參與到海外貿易當中,勢必會江南的這些商號發生競爭············
對於競爭馬潤山還是持一個謹慎的態度,畢竟齊魯雖然有人力優勢,但是從商業經驗銷售渠道以及資金上,齊魯方面都沒有優勢,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和江南的這些商業號進行競爭,那麼勢必會影響江南這些商號利潤,進而影響上繳的稅費,而江淮巡撫慕容玉良一心想要在江淮地區做出一番漂亮的成績,以此來作為自己競爭內閣閣老的zz資本。
慕容玉良雖然位高權重,但是馬潤山並不怕他,畢竟他師弟古三思可是吏部尚書,有師弟在背後撐腰馬潤山也是很有底氣的,但馬潤山的有一個命門受到慕容玉良的影響。
這倒不是說馬潤山有什麼把柄被慕容玉良所拿捏,而是說慕容玉良作為江淮巡撫對江淮地區的所有商號的商業行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個地區想要發展那就離不開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銀子,一個因素是人!
有銀子沒人發展不起來,有人沒銀子同樣發展不起來,這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葉明盛主z以來,一直都是將發展經濟放在了非常高的地位上,所以各地的g員們都是在研究怎麼發展經濟。
而像齊魯這樣地區人是不缺的,缺的只是銀子,在朝廷沒有辦法給出足夠支援的情況下,馬潤山作為齊魯布政使,只能是自己想辦法搞銀子搞投資··············
所以從哪裡搞銀子搞投資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齊魯隔壁富裕的江淮地區,這些年這些江淮商人每年給齊魯地區投資的金額都超過十萬兩銀子,是齊魯地區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帶動了上萬人乃至十幾萬人的發展。
對此作為江淮巡府的慕容玉良是起到了一些積極作用的,馬潤山很清楚慕容玉良這不是給自己面子,慕容玉良這傢伙一向自視甚高,在他眼裡自己不是什麼人物,他之所以幫自己,完全是給自己師弟古三思面子。
但是如果自己鼓動齊魯的這些商號發展海外貿易,跟江南這些商號競爭打價格戰,影響了江南商號利潤,影響了慕容玉良的z績工程,慕容玉良還會像現在一樣給自己師弟面子嗎?
以馬潤山對慕容玉良的瞭解,他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慕容玉良一定會利用他作為江淮巡撫的身份,要那些在齊魯投資的江南商人停止投資,甚至是撤回之前的投資,誰要是敢不這麼做,慕容玉良準給人穿小鞋下絆子,甚至是更進一步,讓你家破人亡。
歷朝歷代都講究民不與g鬥,所以那些江南商人雖然可能捨不得在齊魯的投資成果,但是在慕容玉良的威脅下,他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乖乖就範,老老實實的把投資撤回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