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就是馬潤山作為齊魯布政使的命門了,要知道這些投資建設的工廠果園以及一些基礎設施,當時為了分攤風險,齊魯這邊也是組織了很多力量參與其中的············
現在如果允許江南這邊撤資的話,那很多專案將會陷入到停擺,很多的先期投入很有可能會打水漂。
所以屆時馬潤山就會陷入到允不允許江南商人撤資的兩難境地,如果允許撤資,那他很難再找到這麼多的資金去彌補資金的缺口,先期投入一旦打水漂,很多人都會家破人亡,齊魯布政司也會背上巨大的債z務包袱。
而如果不允許撤資,那更是殺雞取卵,不僅是對齊魯經商環境的巨大打擊,更是會落下口舌,被慕容玉良所攻訐。
所以在考慮到這些的情況下,馬潤山只能是暫時放棄發展海外貿易的想法,轉而選擇了和海外貿易高度相關的造船行業。
之所以選擇造船業,主要是因為在葉明盛鼓勵海外貿易的大背景下,造船的訂單也是激增,江南原本的這些造船廠已經忙不過來了,很多訂單都是今年下,明年後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可能提到船,所以眼看著造船業如此火爆,馬潤山也是非常眼紅的,他覺得這行業非常的有前途。
為此馬潤山也是對造船業進行了調研,他覺得造船業是一個人力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
而齊魯這邊人是絕對不缺的,可以很輕鬆的招募到眾多的適齡勞動力,並且相較於江南地區人力資源的價格也是有優勢的。
至於資金的話可以從江南那邊找,江南那邊兒本來就因為造船業火爆,所以很多人都想要擴大產能,但是受限於人力價格以及技術原因,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裹足不前沒有付諸於行動。
因此可以讓他們來齊魯投資建設造船廠,齊魯造出的船也都是賣給江南,緩解江南這些商號用船船緊張的情況,所以這樣做其實也是幫助江南的海外貿易更上一層樓,所以身為江淮巡撫的慕容玉良,對此也是樂見其成,並積極的推動引導。
在解決了人力和資金的問題後,那就剩下了技術這個重要的問題。
齊魯作為沿海地區本身就擁有一定的造船業,只不過規模不是很大,但是一些技術儲備還是有的,有一些精通造船的技術工人存在,不是那種需要從頭開始的情況。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馬潤山要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的zz人脈。
他師弟是吏部尚書古三思,吏部又是負責人事的衙門,大乾朝廷絕大多數的g員升遷調動,古三思這個吏部尚書都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所以任誰都要給古三思幾分面子,所以都不需要古三思親自出面,馬潤山給工部尚書蘇俊傑寫了一封信,請他安排一些工部的造船專家來齊魯幫助發展造船業。
對此蘇俊傑也是非常爽快的答應了安排了三十名造船專家來到了齊魯。
至此在市場,人力,資金,技術,zc這些問題都得以解決後,齊魯的造船業也是得以飛速發展,目前齊魯已經擁有一家大型造船廠,五家中小型造船廠,此外還有一家大型造船廠,兩家中型造船廠正在建設當中,每年可以建造十幾艘福船那樣的大船,帶動了數千工人的就業。
不過因為馬潤山給了一些稅收優惠,所以這幾年衙門只從這些造船廠身上收到了不到三萬兩的稅費,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造船廠必將成為齊魯的重要財z支柱。
所以馬潤山計劃等葉明盛來了後,就請葉明盛去參觀參觀這些造船廠,展示一下如今的齊魯造船業。
第三個方面就是齊魯的公學
因為葉明盛提出了教育興國的口號,作為各地的g員也是高度重視教育,甚至是將教育問題提高到了zz的高度上。
各地的公學也是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相繼成立,齊魯作為孔子故鄉,在大乾的各個地區中也是比較重視教育的,馬潤山調到齊魯之後,也是在齊魯的教育問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便是各地的公學,因為經費緊缺,所以公學是有些難以為繼的,甚至是一些公學已經是停擺了,對於經費問題馬潤山也是非常重視,雖然重視但是因為這幾年齊魯布政司也是上馬了很多事情,所以開銷也是非常大的,布政司的銀子只能是維持衙門的正常運轉,所以馬潤山也沒有辦法從布政司批銀子下去解決問題。
但是事情又不能不解決,所以馬潤山也是找到齊魯當地的那些士紳,他把這些人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大會,在會上他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並向這些齊魯士紳們傳達了葉明盛掃清天下文盲的宏偉理想···········
說完這些後馬潤山也是開始給這些齊魯士紳戴高帽,誇讚他們有家國情懷,最後話音一轉,提到了齊魯境內幾十處公學經費困難的問題,並介紹了公學學生們的艱苦處境。
到了這一地步一些識相計程車紳,雖然肉疼但是礙於馬潤山這個布政使的面子,也是故作大方的慷慨解囊紛紛捐出幾十乃至上百兩銀子,對此馬潤山也是不嫌少,並且還代表公學的學生,對這些士紳予以感謝,並且還計劃為公學捐款最多的幾名士紳,在公學內部豎立雕像,又或者將公學內部的建築物,以他們的名字進行命名。
而一些不識相的也是開始了哭窮,對此馬潤山也是沒有勉強他們,而是在幾天之後,就派賬房先生或者差役去這些人的商號查賬,又或者去釐清這些吝嗇士紳名下的土地,在馬潤山的這番操作下,不管這些士紳都是捏著鼻子認捐。
就這樣馬潤山算出初步湊齊了公學運營的經費,而像這樣的大會,馬潤山也是形成了慣例將其命名為慈善教育大會每年開一次。
這些士紳雖然不情願,但是因為馬潤山要的不多,大士紳就是一百兩銀子,小士紳就是幾十兩銀子,所以大家雖然肉疼,但也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再加上還能有個好名聲,所以大家也就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