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澈說道。
現在的情況是,就算朝廷想立刻決戰,寧王也不會給他們機會。
此時。
他們把所有方面都說了。
都看向楚峰。
決策者乃是陛下。
他看向段千秋,道:“段千秋,你認為呢?”
“臣認為,四境不穩是必然,會如呂相所言,四境敵人就會如兇虎餓狼般撲入我大夏之境,邊境州府動盪,生靈塗炭,而我們也會付出比現在更要大無數倍的代價。”
“北地在寧王那邊,而東南西三地,防備在我軍收復失地的時候可能出現的動亂。”
“且寧王的確不會在這個時候和我們決戰。”
“但臣認為,接下來的大反攻,既要快也要穩,以穩中有快法,大規模,全面收復各州府,寧王就算再避戰,在當他的地盤被我軍全面壓縮中,他也退無可退。”
“因而穩中有快才是現在朝廷該採取的策略,可多線出擊,打到叛軍無法反應,甚至是四境之敵還未完全聯合,朝廷在和叛軍的決戰中,就已經佔據了巨大優勢!”
“而四境之敵哪怕有心聯合,但各方勢力繁雜,反應沒那麼快。”
“多線出擊,我們做出正面威逼禹州態勢,但真正出擊,是從周邊進軍,切割禹州周圍,既能達到收復的目的,又能看叛軍,如何抉擇。”
“反攻可快,但朝廷不能急躁。”
“餘下情況,根據局勢而變化部署。”
段千秋說道。
提出穩中有快,多線出擊的戰略。
邊境若無強者。
如剛收回的西境四州都會全部丟了。
代價就大了。
這還只是一個西境。
其餘邊境都會同樣。
這樣一來,大夏所有邊境都會淪陷,繼而在極短的時間內,內陸州府也會一個個淪陷丟失,威脅到京師的安全。
單純的破壞,比起建設來,可要簡單多了。
四境之敵的危害,太大太恐怖。
是足以顛覆江山的。
他們可都時時刻刻想著要反攻回來。
【天命選擇一:調動兵力,不理會四境威脅,邊境動盪的風險,從禹州進軍,試探叛軍意圖。】
【天命選擇二:從外圍反攻,採取多線反攻,收復淪陷州府,威逼叛軍老巢,並嚴防四境之敵,穩中有快,確保優勢,削弱寧王實力。】
天命選擇又一次出現。
楚峰心中微動。
兩個選擇。
是啊,他現在想要在禹州決戰,迅速平叛,就怕寧王不願意啊。
畢竟決戰乃雙方之事。
而寧王還沒到絕路,暫時還有退路可言。
天命選擇又一次出現。
“所言有理。”
“以段千秋戰略,多線出擊收復各地州府,打壓叛軍力量。”
“傳旨東南西三處邊地,做好戰備,嚴密防備外敵入侵,除此外,隨時聽從朝廷的命令。”
“現朝廷這段時間的重心,以收復失地為主,在各州府收復後,要將州府內的力量聚集起來,化為朝廷助力。。”
楚峰道。
“臣等領旨!”
群臣道。
穩中有快,多線出擊,確實是最適合當下情況。
【宿主做出天命選擇二,獲得獎勵召喚機會一次。】
系統聲響徹。
段千秋又道:“陛下,接下大戰,戰線拉長,所需兵力更多,而臣認為,各地藩王的兵力,加起來也不在少數,可以由朝廷全權調動,聽候朝廷吩咐。”
動藩王兵!
楚峰眉頭一動!太祖那麼多兒子,都封了王。
無論實力強弱,每位藩王都掌握三衛兵馬,加之一些輔兵,合併在一起,是一股很龐大的力量。
以前不能動他們,是因為朝堂不穩,擔心藩王不瞞,釀成更大的動亂。
如今四場大勝,寧王頹勢顯現,正是掌控藩王兵權的好機會。
這麼做,既可讓朝廷多出兵力,又可讓內部安穩。
“甚好。”
楚峰道:“藩王兵動之謹慎,以收復失地的名義,抽調藩王三衛及所屬兵力,配合朝廷主力作戰。”
“陛下聖明!”
段千秋笑道。
這個名義,比起直接調動藩王兵,可就要名正言順多了。
求月票,求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