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次會議的一個多月後,奇點出版社便相繼推出了多部“連載小說”,即小說尚未完結,由出版社一冊一冊印刷、發行的小說。
這些小說以“歷史穿越”為主,其次則是“重生”,至於科幻小說也有幾本,但淹沒在眾多其他小說中並不起眼。
原本,這幾年大明小說行當雖然興盛,但因為翻來覆去就是那些故事,很多人都看得厭倦了。
如今“歷史穿越”、“重生”等小說創意一出來,頓時引得許多小說愛好者爭相搶購。奇點出版社的新小說幾乎一出來,放到各大書鋪中,就被搶購一空,一時間竟有種洛陽紙貴的架勢。
不過,當“歷史穿越”、“重生”小說流行開來後,民間也漸漸出現了一些關於“寧國公劉寬來歷”的新說法···
···
京師皇城。
奉先殿。
朱雄英拿著一份錦衣衛送來的“輿情奏報”,微微皺起眉頭,又露出了幾分哭笑不得的表情。
‘老師也真是的,居然跟那些小說創作者提什麼歷史穿越、重生,如今倒是讓民間猜測他是穿越而來的了。’
‘難道不怕此事對他有什麼影響嗎?’
朱雄英雖然對劉寬退休後,出點子讓人創作小說的事有些無語,卻也沒幹涉什麼。
只要劉寬不承認,就算有人猜測劉寬是穿越而來的,那又怎樣?
放下這份奏報後,朱雄英便對殿內的錦衣衛指揮使道:“讓那一組的人繼續暗中看著寧國公,尤其是要注意保護好寧國公的安全。”
“是。”
···
···
一轉眼,又是十餘年過去,到了永樂二十年(1425年)。
劉寬穿越到大明已44年了,年過七十。
八月初三這天早上,因年紀大變得覺少的劉寬早早起來,在侍女的伺候下更衣、梳洗。
朱蕙蘭、蘇采薇卻是比他還先醒來,早已讓人備好了早餐。
吃過早飯後,劉寬便帶著書包,準備去大橋上——平板電腦也早在十年前壞掉了,但不論是膝上型電腦、手機還是平板等從後世帶來的物品,都被他裝在書包裡,每年八月初三都一起帶著去跨江大橋上。
將要出門時,朱蕙蘭為劉寬整理了下衣裳,道:“這兩年跨江大橋上出現了不少裂縫,已經不堪修補,甚至朝廷都在考慮禁止通行了。”
“夫君卻還要去橋上等那怪霧,當真是不安全。而且,這怪霧都已十年不曾出現,只怕是不會再出現了。”
朱蕙蘭所講是如今大明朝廷的重點話題——是否要徹底封禁跨江大橋。
事實上,跨江大橋上面的泊油路早在幾年前就封禁,不準車馬通行了。
只不過下面的火車橋段,是火車過江所必須,在新大橋造出來前,一旦封禁,就意味著火車無法再過江。
大明如今雖然積累了不少建造鐵路橋的經驗,但仍未在長江上造過一座鐵路橋,若建造新的鐵路大橋,能否合格,誰也不敢保證。
劉寬雖退休十餘年,可前幾日還是被朱雄英召見,詢問此事。
劉寬給出的建議是“儘快修新大橋”。
因為不去嘗試,大明就永遠沒有造跨江大橋的能力。只要去嘗試,哪怕失敗了一次,甚至更多次,也能夠積累經驗,令相關技術得到提升,直至最終成功。
朱雄英採納了劉寬的建議,已經讓工部及天工院聯合立項,準備先在武昌府與漢陽府之間建造跨江大橋,成功之後,再在京師這邊建。
不過,以如今穿越來的跨江大橋狀況,登橋確實是有一定危險的,難怪朱蕙蘭會擔心。
聽了朱蕙蘭的話,劉寬笑道:“我年年都去,都已經習慣了。再說了,大橋上雖然有不少裂縫,但年年修補,離垮塌還遠著呢。”
朱蕙蘭見勸說不動劉寬,心思一轉,便道:“那這次我陪夫君一起去!”
劉寬見朱蕙蘭語氣堅決,略微猶豫,便點頭道:“行。”
旁邊蘇采薇見狀也道:“老爺,我也陪著您一起去吧?”
劉寬笑道,“行,咱們就一起去。”
隨後,朱蕙蘭、蘇采薇也準備了一番,便與劉寬一起乘坐馬車前往跨江大橋。
雖然跨江大橋被封了,但以劉寬的身份,自是可以上去的。
三人帶著護衛、僕從來到大橋上,劉寬依舊是讓人擺放好桌椅、茶點,坐下來慢慢等待著。
他喝著茶,吃著茶點,內心毫無波瀾——過去十年怪霧都不曾再來,他也認為怪霧不會出現了。
誰知,沒過多大會兒,便聽見朱蕙蘭驚呼:“夫君,起霧了!”
劉寬一看,果然橋面上突兀地出現了薄薄的霧氣。
就在他愣神間,這怪霧竟似乎越來越濃重了。
不多時,他竟恍惚聽見了霧氣中傳來汽車馳過的聲音以及喇叭聲···
···
【本書完】
新書《改朝換代,從當爺爺開始》已釋出,請感興趣的書友移步捧場支援,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