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聽了點頭,心中盤算起來。
府中還有這麼多錢,他只是要建立一份刊物,肯定是夠用的。
在明初建立刊物,前期肯定賺不到錢,反而要不斷投錢進去。
至於需要投多少,卻得等他了解相關情況之後才能估算。
這邊蘇采薇給朱蕙蘭檢視著賬目,劉來福終於拿著賬簿來了。
有了方才蘇采薇報賬的事,劉寬便不再讓劉來福報,直接拿來賬簿翻看。
這一看他就皺起了眉頭。
因為上面都是諸如某產業什麼時間收穫某某多少,上交多少這一類的記錄,完全就是流水賬。再加上是豎著寫的,劉寬辨認起來就更困難了。
說起來,當初他之所以讓劉來福管這些事,是因為劉來福識字會算,曾管過這類事。他並未想到,劉來福在記賬方面毫不專業。
再看了眼朱蕙蘭旁邊的蘇采薇,劉寬頓時生出一種擔心。
‘蘇采薇該不會也記的流水賬吧?’
他連忙湊過去看了看。
只見蘇采薇的小本子上都是雋秀小楷,且整整齊齊的分成了四列,最右邊依次寫著“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幾個繁體小字。
見此,劉寬略微訝異道,“蘇女史會記賬?這是什麼記賬法?”
蘇采薇莞爾一笑道,“妾身既被派來為公主管家,自是會記賬的。至於妾身用的,卻是唐宋時流傳下來的四柱清冊法。”
原來是四柱清冊。
劉寬恍然。
這記賬法他倒是聽說過,好像到了明末清初時便衍變成了龍門賬、四腳賬,再往後發展就是他所熟知的複式記賬法了。
但聽說歸聽說,真正見著卻是頭一回。
雖然四柱清冊法相較於流水賬已經先進了很多,但劉寬看得仍不習慣。
他放下賬本後,道:“這樣,我若哪日空閒,便在晚飯後抽出小半個時辰,教授阿拉伯數字、數算和複式記賬法。”
“蘇女史挑兩個機靈點的婢女,再加上夏荷、桃夭她們幾個侍女,一起聽課學習。”
“老劉,你回頭叫上劉平安、李承恩,還有阿榮、阿虎,也一起來聽課。對了,都備上鉛筆、空白書冊還有散白紙。”
阿拉伯數字?複式記賬法?幾人聽了劉寬的話都一呆。
隨即夏荷等侍女都高興起來。
劉來福更是激動地拜道:“多謝老爺授業,老奴一定勤勤懇懇,搭理好府外諸事!”
劉來福對劉寬真的很感激。
因為在此時,教人識字學算,便等於是有了師生之宜,是恩德。
更別說劉寬還要教他一種新的記賬方法——這可是能夠讓人安身立命的本事。
事實上,之前劉來福看過蘇采薇的賬簿後,就想過向其請教。
只是念著男女、內外有別,再加上他是官奴婢,蘇采薇是女官,身份差距很大,便一直沒敢開口。
如今竟能從劉寬這裡學到記賬本事,他如何不喜不感激?
至於夏荷等侍女高興,自然也是類似心理。
蘇采薇雖會四柱清冊法,卻也感到驚喜。
她對劉寬來歷是有些猜測的,知道劉寬雖不通四書五經、字也寫得難看,卻懂得很多奇怪的知識。
劉寬既說要教她那複式記賬法,就說明此法定然比四柱清冊法高明。
還有那阿拉伯數字,多半也是很有用的知識。
於是,在劉來福之後,蘇采薇也領著夏荷、桃夭等人向劉寬一拜:“多謝老爺授業!”
···次日上午。
劉寬跟蘇銓說了聲,便提前半個時辰下職,半路上匯合了劉來福,一起往外城南邊行去。
造紙、印刷即便在古代也會造成一定環境汙染,古人雖沒有後世那麼清晰的環境保護意識,卻也知道讓這類工坊儘量遠離群居之地。
再加上造紙、印刷都需要用水,所以老朱賞賜給劉寬的造紙作坊、印刷作坊都在外城南部,長幹河邊兒上。
一行人出了內城聚寶門,過了長幹橋,往西走了約莫一里地。
劉來福便指向前面的一處大院,笑著道:“老爺,那就是皇上賜給您的印刷作坊。”
第一更。
感謝【青guna二號機】的500起點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