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算力系統

第264章 尋找合作伙伴2

林遠還特地去把度度家大老闆關於openai的影片找出來看了。

它家大老闆還是從矽谷回來的呢,當年也算是技術型海歸精英,本身也是工程師出身。但是吧,技術這玩意兒,就像武功,你不多練就要手生。

所以,那貨就說出了極其沒腦子的話--龍國不可能出現一個比肩openai的本土大語言模型。

林遠對此嗤之以鼻。

不過按照度度家一貫的尿性,對方有這種言論也算正常,因為度度從來沒打過硬仗。

如果不是谷歌作死,如果不是本國的保護,如果公平競爭,就度度那肯定的排序策略,林遠只能想到一個“呵呵”。

一家沒有打硬仗基因的公司,怎麼能指望它膝蓋不軟呢。

不過國際上對於ai大語言模型的這類看法並不少見,因為openai砸了200億,所以就把後來者嚇到了。

在後來者們看來,幾乎是沒可能去和openai競爭了,因為ai是需要持續投入的,這200億還只是前期階段性投入。更可怕的是,ai領域屬於全球性供需領域,頂級的ai人才是在全球流動的,因而沒法透過匯率差來降低研發投入。

這就好比電子元器件和石油等能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大宗交易價格是共通的。

你這邊按照本國貨幣給高階ai人才結算報酬,人家轉身就跑鷹醬那邊去了,賺美刀他不香嗎。

當然,這些都是既往的經驗。林遠也並不否認這些經驗就是錯的。

但是呢,ai領域還遠沒到瓜熟蒂落的時候,也就是說ai領域還處於動盪不定的發展期。

這玩意兒又不是內燃機一樣已經被玩了上百年,各條技術路徑都已經被摸透了。在技術路徑已經無比清晰的領域,前期淹沒的大量研發成本是會堵死後來者的路。

這不僅是依靠市場上顧客的認可度,也不僅僅是依靠產品的成熟度,最主要各條技術路徑上已經被設定好了各路專利壁壘,讓後來者舉步蹣跚。那後來者們自然是無路可走。

因而在新能源車崛起之前,國產車就是無法站上中高階市場,甚至15w往上就已經開始乏力。

但是,ai領域特麼是一片完全沒有既定路徑的荒草地。

openai看似砸了200億,但是並沒有砸出一條可行的突破性的技術路徑。其本質上還是在傳統的ai訓練路徑上狂奔,靠的無非就是推算力帶來的力大磚飛而已。

那麼,林遠憑藉對技術的敏感度,哪怕他並未身懷系統,他也會得出一個結論--在這種一片荒草地的領域,最容易出現黑天鵝事件。

就像當年的大航海,在茫茫迷霧的大海上,鬼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隱隱浮現出一座海島。

對標ai的技術實現,萬一有人弄出一種新的演算法新的思路呢。畢竟ai訓練太吃演算法和模型的效能了。

算力對應的努力程度,讀過書的都知道,學習努力了不一定成績就會好。

所以,林遠甚至覺得,openai走的這種狂堆算力的路線,搞不好還是對岸的陽謀。畢竟對岸這樣能把它們自身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全世界最好的gpu算力卡公司就在對岸,最龐大的資本也在對岸。

走技術+資金密集型路線,世界上確實沒有哪處可以玩得過對岸。

林遠打算找一家有骨氣有夢想的公司合作,度度這種已經跪了的企業,實在是扶不上牆。

很快,林遠就聯絡上了菊花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