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

第1140章 決定天下的大戰,鳥羽伏見之戰,開

匡天二年/明治二年,5月5日——

京畿,鳥羽街道——

以鳥羽街道為分界線,東、西兩面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貌。

東面的旗幟的種類很少,要麼是代表新選組的誠字旗,要麼是代表秦津藩的龍膽葉,要麼是代表江戶幕府的三葉葵。

反觀西面,旗幟的種類就要複雜得多了,可謂是五花八門。

其中佔據壓倒性存在感的,當屬代表薩摩藩的“丸十字”。

薩摩藩在“南朝”占主導地位,絕非西鄉吉之助等人搬弄權術,純粹是實力使然。

為了摸清“南軍”的具體兵力,九番隊的忍者們展開了夜以繼日的偵查工作。

具體的偵查過程,就是尾隨“南軍”,計算其炊灶與排洩物的數量。

人的舌頭轉一轉、牙齒輕碰幾下,就能隨便說出一萬句謊話。

十萬大軍、二十萬大軍……這些數字大可張口就來。

但嘴巴吃進去的東西以及屁股拉出來的玩意兒,卻不會說謊。

一言以蔽之,只要計算炊灶與排洩物的數量,就能大致弄清軍隊的兵力規模。

大軍行進時所遺留的排洩物是有跡可循的,肯定是埋在遠離水源、位於營地下風向的地方。

雖然挖開那些被填埋的糞坑,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但重任在身,容不得挑三揀四。

九番隊的忍者們只能咬緊牙關,苦苦忍受著“找大便”、“挖大便”、“聞大便”、“數大便”的反覆折磨。

今天由誰去數大便,又由誰去數炊灶——圍繞著這一難題,他們每天都要經歷好幾輪爭吵。

當然,絕不能排除“南軍”效仿當年的孫臏,以“減灶計”來迷惑青登的可能性。

想當年,孫臏就是透過“逐日減少炊灶數量”的策略,成功迷惑魏國大將軍龐涓,使他因誤判齊軍兵力而輕敵冒進,最終被孫臏亂箭射殺。

總而言之,對“南軍”的兵力規模的估算,必須要慎之又慎。

在此任務中,大鹽黨再度發揮出不小的作用。

事實證明,青登與大鹽黨結盟實乃正確的選擇。

在紫陽的帶領下,大鹽黨的“情報網”全速運轉。

順便一提,因害怕兵災,京都祇園的大老闆們——也就是經營“藝伎屋”的那些豪商——基本都跑路了。

反正京都的有錢人們都走光了,祇園的生意一落千丈,繼續營業也無意義,索性歇業了事。

如此,無事可幹的藝伎們自然只能各回各家。

跟遊女相比,藝伎要自由得多,不論是要繼續留在京都,還是像其他人那樣逃難,都有極大的自主權。

紫陽以“回老家避避”為由,於前些日離開祇園。

她前腳剛出京都地界,後腳就即刻趕往大津,住在青登提供的臨時住所。

不得不說,她的人品確實令人讚歎。

在離京之前,她動用私財幫助那些無權無勢、想逃都沒地方可逃的可憐藝伎,使她們得以離開這片“硝煙瀰漫之地”。

不用再費心扮演藝伎了,她得以全力動員、指揮大鹽黨的“情報網”。

直至紫陽發力了,青登才後知後覺地知曉:“南軍”的些許士卒乃“大鹽黨”的線人!

雖然沒法指望這些線人幹出燒燬糧草、刺殺主將等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們畢竟只是基層士兵,能幹的事情非常有限——但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彙報給大鹽黨,還是綽綽有餘的。

自己所待的部隊有多少人、今天看見了多少面軍旗……這些訊息非常珍貴、有用。

就這樣,青登綜合分析各條渠道的情報後,對“南軍”的兵力有了大致的估算——

薩摩軍:13000人

長州軍:2000人

土佐軍:7000人

肥前軍:8000人

其他藩國的軍隊:5000人

合計兵力:35000人

不算九番隊(忍者部隊兼傳令部隊)以及總務司、財務室等文職人員的話,新選組在兩道防線的兵力配置如下——

“鳥羽防線”——

二番隊(精銳步兵隊),250人

四番隊(步兵隊),550人

五番隊(步兵隊),450人

六番隊(火槍隊),1150人

十番隊(騎兵隊),600人

十一番隊(炮兵隊),680人

十二番隊(火槍隊),1150人

十三番隊(火槍隊),1150人

合計兵力:5900人。

“伏見防線”——

“零番隊”(王屬衛隊),60人

一番隊(精銳步兵隊),300人

三番隊(精銳步兵隊),250人

七番隊(騎兵隊)600人

八番隊(火槍隊),1150人

合計兵力:2360人。

不滿1萬迎戰3.5萬……就兵力規模而言,“南軍”所佔有的優勢不是一般的大!儼然具備跟新選組一較高下的資本!

在“南軍”闖入京畿後,以薩摩軍為首的各部隊就開始陸陸續續在鳥羽街道以西布營紮寨。

當人數超過一萬時,基本就能將你的視界鋪滿,遑論是三萬以上的大軍。

從鳥羽街道往西望去,在接近地平線的遠方,有一條黑線連線南北——正是“南軍”的大營!

若從上空俯瞰而下,將能更加直觀地領略到這座大營的壯闊!一眼根本望不到頭!

顏色、樣式各不相同的無數面軍旗在春風的刮拂下,發出獵獵響聲……此景此幕,光用肉眼去瞧,就能體會到無與倫比的壓迫感!

……

……

匡天二年/明之二年,5月7日——

這一天,濃郁的火藥味瀰漫在鳥羽的空氣中。

從昨日起,“南軍”大營出奇地寂靜。

土方歲三等熟稔軍事的將校們立即感知出來:這是兩軍正式開戰的預兆!

事實上,早在“南軍”剛抵達鳥羽時,土方歲三就想施以阻撓,使他們窮於應付。

如果能趁他們立足未穩,一口氣打崩他們,那就再好不過了。

他一開始的計劃,是派十番隊(騎兵隊)去襲擾敵營。

然而,“南軍”的守備比他預想中的還要嚴密。

像極了一隻長滿尖刺的刺蝟,根本無從下口。

假使貿然派出騎兵隊,乃純粹的送死行為,去多少騎兵就死多少騎兵,絕對的有去無回。

近戰不行,只能遠攻——可遠攻也不怎麼湊效。

“南軍”的安營位置非常巧妙,恰好位於新選組的炮擊範圍之外。

因此,即使是朝“南軍”大營傾瀉炮雨,也很難對其產生有效的殺傷。

無可奈何之下,只能任由“南軍”安然紮營。

截至今日之前,此起彼伏的喧鬧動靜一直支配著“南軍”大營。

後續部隊趕到、營地規模的不斷擴大……而今日,上述的嘈雜聲響盡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詭異的寂靜……

能夠想到的理由,就只有一條——“南軍”以完成進攻準備!

事實證明,跟土方歲三等人所料想的完全一致。

在天空剛翻魚肚白時,便見“南軍”大營中有一支支部隊徐徐開出。

只見這些部隊在自家大營與鳥羽街道之間的平原上列陣。

扛著長槍的長槍兵、端著火槍的火槍手、按著佩刀的劍士、被安排在兩翼的騎兵隊……一個個軍陣逐漸成型,令人望而生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