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相對論中時間膨脹效應與尺縮效應是等價的,當時間膨脹效應趨於無窮,尺縮效應也就趨於無窮,所以時間無限長,距離無限短。
也就是說對於光速移動的物體本身而言,即便是穿越整個宇宙,也只需要一瞬間便可以完成。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現實中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我們生活在四維時空,也就是由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所組成的世界,對於光速移動的物體而言,沒有時空的概念,因此也就不是四維時空的產物,據此我們也可以說光就是遊走於四維時空與高維時空之間的界限。
因為從相對論的理論視角來看,無論多麼趨近於光速,都是可以實現的,可要想從無限接近於光速跨越到光速,則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因為具有靜止質量的物體一旦達到光速,質量就會趨於無窮大,所以需要無窮大的能量才可以實現,而宇宙中是沒有無窮大的能量的,自然也就不可能將其推進到光速。
然而這種結果種種實驗證明了的相對論卻是在流浪藍星經過了好幾輪的科技大爆發之後,最終成功證明了,光速能夠改變時間流逝快慢的這個結論是完全錯誤的。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都已經實現超光速了,不管是曲率引擎的超光速,還是空間跳躍的超光速都已經證明了速度超過光速,並不會產生什麼回到過去的理論。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要的,畢竟這些都利用了投機取巧的方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
而反物質飛船能夠輕鬆的讓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七十。
而這種情況下的飛船,的的確確是會導致飛船上的時間變慢,就比如這個飛船在經過一次長途旅行之後就發現自己飛船上的時鐘和正常時鐘對比就慢了好多。
和定位衛星上的情況基本上沒啥區別,然而真實的結果真的是這樣嗎!越接近光速時間流速就會越慢,最後就可以達到長生不老了。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時間的計量所導致的這種時間變快了的偏差。
現在計量的方式是原子鐘計量法,透過躍遷電磁波的頻率來計量時間,時間可以精確到幾千萬年只誤差一秒的程度。
而在古代則是拿著水滴的方法來計量時間過去多少,只不過這種計量並不是很準。
因為水滴的落下有時候會受到水滴本身的大小以及水桶裡水的多寡甚至還有大氣壓的影響。
就比如在大氣壓大的地方,因為空氣密度大所以水在落下的時候受到的空氣阻力的影響就比在高原低氣壓環境下的滴落速度要慢上不少。
如此之下同樣的一套滴水計時工具拿到高原地區那自然就會表現的不準了。
當然可以遇見的是在高原地區由於氣壓低,水滴滴落的速度快,那麼就會呈現出高原地區的時間流速要比平原地區的時間流速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