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
漢室宗親,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焉幼子,繼任益州牧,割據一方,因其闇弱無能,被劉備奪走益州。
興平元年,劉焉病逝,劉璋繼任為益州牧。當時部下督義司馬張魯在漢中越發驕縱,不服從劉璋。
劉璋殺掉張魯母親及弟弟,又多次派遣龐羲等人進攻張魯,但多次戰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璋聽說曹操南征荊州,派遣使者向曹操致敬,加授振威將軍。
不久,劉璋又派別駕張松拜見曹操,未得禮遇。張松返回益州,故意詆譭曹操,又和法正建議劉璋迎接豫州牧劉備入川;
下屬黃權、王累竭力勸阻,劉璋不聽。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率軍抵達涪縣(今四川綿陽),劉璋率眾前往迎接,歡宴百日。
劉備假意率兵討伐張魯,抵達葭萌縣(今四川廣元昭化境內),次年南攻劉璋,勢如破竹。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兵臨成都城下,劉璋開城投降。劉備佔領益州,將劉璋安置在南郡公安縣。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襲殺關羽,佔領荊州,任命劉璋為益州牧,駐紮在秭歸縣。不久,劉璋病逝。
時人對劉璋評價不高,諸葛亮、彭羕都直言“劉璋闇弱”,晉朝史家陳壽和常璩也認為劉璋才能平庸,不足以守土安民。
但晉朝史家張璠、南宋學者葉適認為,劉璋雖然闇弱平庸,卻並非昏聵之主,他治理益州,國富民盛,有功於百姓。
劉璋是益州牧劉焉最小的一個兒子,早年跟隨漢獻帝在長安擔任奉車都尉。
劉焉圖謀割據益州,漢獻帝派遣劉璋前往益州,曉諭劉焉應該謹守本分,沒想到劉焉直接將劉璋留在了益州。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焉病逝,帳下司馬趙韙、治中從事王商等人偏愛劉璋的溫和仁慈,於是共同上奏朝廷推舉劉璋繼承父職。
時逢京城大亂,不能派遣接替的官員,於是朝廷下詔任命劉璋為監軍使者,兼任益州牧,又任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讓他們出兵討伐荊州牧劉表。
劉璋繼任益州牧後,將領沈彌、婁發、甘寧起事,與荊州別駕劉闔一同進攻劉璋,兵敗後奔荊州。
據守漢中的張魯越發驕縱,不服從劉璋的命令。張魯襲擊別部司馬張修,將他殺害,吞併其部眾;
劉璋大怒,於是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兩家因此變成仇敵。劉璋多次派遣部將龐羲等人進攻張魯,但卻一再被張魯擊敗。
劉璋聽從蹇胤的建議,將原來的巴郡改為巴西郡,永寧郡改為巴郡,固陵郡改為巴東郡,是為“三巴“。
張魯的部下多是巴西郡人,劉璋於是任命龐羲為巴西郡太守,領兵抵禦張魯。
龐羲與劉璋是世交,當初劉璋兩位兄長在長安叛亂被誅,龐羲曾救下劉璋的兒子,因此劉璋對龐羲很信任。
但是龐羲擔任巴西郡太守後,有人向劉璋構陷龐羲,兩人的關係出現裂痕;龐羲多次進諫劉璋不成,也心懷怨恨。
當時東州兵侵佔益州本土百姓的田地,劉璋不能禁止,法度廢弛,益州士族和百姓都因此心懷怨恨;
而趙韙深得人心,劉璋委任他撫慰益州士民。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趙韙暗中與荊州牧劉表往來,又陰謀勾結益州豪強起兵反叛,進攻劉璋。
劉璋據守成都,東州兵畏懼趙韙,於是齊心協力幫助劉璋,殊死戰鬥,這才擊敗叛軍,趙韙兵敗被殺。
龐羲以及趙韙的事情,都是因為劉璋闇弱,缺乏明斷,偏信讒言造成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璋聽說曹操出兵征討荊州,於是派遣河內郡人陰溥為使者,前去向曹操致敬。
曹操表奏劉璋為振威將軍,劉璋的兄長劉瑁為平寇將軍。不久,劉瑁因得了瘋病而去世。
劉璋又派遣別駕從事張肅為使者拜見曹操,送去蜀兵三百人以及其他貢品,曹操任命張肅為廣漢郡太守。
同年年底,劉璋又派別駕從事張松為使者,前去拜見曹操。曹操當時已平定荊州,趕走劉備,得意之餘,對張松既未慰勞也不看重,張松怨恨不已。
恰逢曹操在赤壁戰敗,張松回到益州後,就在劉璋面前詆譭曹操,勸其與曹操斷絕關係。
張松建議,豫州牧劉備也是漢室宗親,不如與之交好,以藉助其力量抵抗曹操。
劉璋欣然同意,派遣法正作為使者與劉備建立聯絡,又指示法正和孟達送去數千兵卒協助劉備鎮守駐地。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派遣部將鍾繇率兵進攻漢中張魯。劉璋聽說後,深感恐懼。
張松再次向劉璋建議,如今益州境內領兵將領如龐羲、李異等人,都憑藉功勞驕縱放肆;
而曹操兵強馬壯,縱橫無敵,如果他攻破漢中,再南下進攻益州,無人能夠抵抗。如今的對策,不如迎接劉備前來益州,協助抵抗曹操的大軍。
劉璋又聽信了張松的話,派遣軍議校尉法正前往邀請劉備入川。
法正暗中向劉備獻計策,劉璋懦弱,倘若以張松作為內應,趁機攻佔益州易如反掌。
劉備大喜,於是留下諸葛亮、關羽等人鎮守荊州,率領萬餘人逆江西進,前往益州。
主簿黃權聽說後,竭力勸阻劉璋,從事王累更是則把自己倒吊在州府大門之前,不惜以死勸諫劉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