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一概不聽,而且還下令沿途官府對劉備的軍隊予以接待,讓劉備進入益州,有賓至如歸之感。
劉備的軍隊達到江州北面,再經過墊江縣走水路到達涪縣(今四川綿陽)。涪縣距離成都北面三百六十里,劉璋親自帶領步騎三萬多人前往涪城與劉備相會。
張松暗中讓法正告訴劉備,劉璋前來,正好趁機將他拿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奪取益州。
劉備認為初入益州,恩威未定,不可冒然動手。劉璋表奏朝廷推舉劉備為大司馬,兼任司隸校尉;
劉備也表奏朝廷推舉劉璋為鎮西大將軍,兼任益州牧。劉璋到達涪縣,兩軍相會,歡宴百日。
劉璋資助劉備糧草甲兵,讓他率軍攻打漢中張魯,然後告別劉備,返回成都。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劉備的軍隊駐紮在葭萌縣(今四川廣元昭化境內),收攬人心。
曹操南征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援。劉備向劉璋請求派兵萬人,給予糧草資助,但劉璋只答應派兵四千,糧草減半。
恰逢張松寫信給法正,奉勸劉備不可離開。兄長張肅得知張松的陰謀,擔心被連累,向劉璋告密,劉璋於是誅殺張松,又命令益州各路關口不許劉備的軍隊透過。
劉備在謀士龐統的建議下,誘斬劉璋的部將楊懷、高沛,然後率兵攻打劉璋,進佔涪城(今四川綿陽)。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璋派遣部將張任、吳懿等人率兵前往涪城阻擊劉備,全都戰敗,退守綿竹,吳懿率部投降劉備。
劉備率軍攻打綿竹,劉璋又派遣部將李嚴、費觀等人前往阻擊,李嚴、費觀徑直率部投降劉備。
劉備的軍隊勢如破竹,在雒城(今四川省廣漢市)包圍劉璋的兒子劉循。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溯江而上,攻佔巴郡。同年夏天,劉備攻破雒城,與諸葛亮、張飛等人合兵一處,包圍成都。
法正寫信給劉璋,分析形勢,勸他出城投降,劉璋沒有回信。恰逢偏將軍馬超從漢中率眾前來投奔,劉備大喜,讓馬超的軍隊駐紮在城北。
劉璋得知後,深感恐懼,而蜀郡太守許靖打算出城投降,事情敗露,劉璋也沒有誅殺他。
劉備圍困成都數十天,當時成都城裡還有精兵三萬,糧草可以支撐兩年,眾將士都打算堅守力戰。
劉璋卻認為,自己和父親主政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帶來實惠,如今反而讓百姓承受了三年的戰亂,心中不安。
劉璋於是派遣使者拜見劉備,劉備又派從事簡雍入城勸說劉璋。劉璋素來敬重簡雍,於是開啟城門,獻城投降。
劉備既得益州,將劉璋安置到南郡的公安縣,把家產及振威將軍的印章和綬帶都還給劉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襲殺關羽,佔領荊州,任命劉璋為益州牧,駐紮在秭歸縣(今湖北宜昌)。
不久,劉璋病逝。劉璋死後,南中地區的豪強雍闓佔據益州郡反叛劉備,投降孫吳。孫權又委任劉璋的兒子劉闡為益州刺史,駐守在交州與益州的交界處。
後來劉闡投奔孫吳,官至御史中丞。劉璋的另一個兒子劉循則被劉備留在成都,擔任奉車中郎將。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傑並起,皇室宗親劉璋坐擁益州天府之土,卻不像曹操、袁紹、孫策等人逐鹿中原,建功立業,更不像後來佔據益州的劉備、諸葛亮那樣四處征伐,圖謀興復漢室,一統天下。
劉璋胸無大志,在當時可謂天下皆知,隱居隆中的諸葛亮對劉璋的評價是“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勸劉備早日下手。
劉璋與劉備這樣的世之梟雄相比或許闇弱,但說他不知存恤百姓,則是諸葛亮的汙衊。
實際上,劉備能夠鳩佔鵲巢,搶奪益州,既得益於劉璋闇弱,也與劉璋心繫百姓有很大關係。
也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他心繫百姓,他才被諸葛亮、劉備這樣的人視為“闇弱”。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璋得知曹操將討伐漢中張魯,擔心禍及益州,恐懼異常,遂不顧眾人勸阻邀請劉備入蜀,助他保衛益州北境。
劉璋此舉可謂引狼入室,諸葛亮早在隆中對時就建議劉備奪取益州作為根據地。
如今機會送上門來,劉備自然不會放過,“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也就是說劉備親自率領數萬大軍進入益州。
劉璋喜出望外,把劉備當親兄弟對待,向其軍隊提供了鉅額物資,“前後饋贈以巨億計”,以至於使劉備產生了“入境如歸”之感,也就是家的感覺。
此時劉璋和劉備的關係,相當於老闆和僱傭軍,此時劉備“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然而並沒有,劉備北上走到葭萌關就停下來了,他在這裡“廣樹恩德,以收眾心”,也就是說,劉備用劉璋給他的資助收買人心,而不是履行與劉璋的約定,去攻打漢中的張魯,作益州的屏障。可以說,劉備已經違約在先了。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南征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救。劉備就給劉璋寫信,說孫權和自己唇齒相依,關羽在荊州也勢單力薄,張魯則不過自守之賊,不足為慮,因此請劉璋再給他一萬人馬和大量軍需物資,他劉備好回荊州救援孫權。
劉璋雖然闇弱,但也不是傻子,他對劉備在葭萌關的動作本有懷疑,如今聽說他要回荊州支援孫權更是惱火,便只肯給兵四千,其餘減半。
哪怕現在劉璋什麼都不給,要求劉備立刻滾出荊州,也是合情合理的。更何況,劉璋這時候還發現劉備與自己的謀士張松暗通曲款,意圖鳩佔鵲巢,取自己而代之。
此時,劉備的獠牙也終於露了出來,因為他一開始要的就是整個益州,之前的種種作為都是在迷惑劉璋罷了。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劉備向劉璋開戰的藉口竟然是他劉備“為益州徵強敵”,而劉璋“積財吝賞”。也就是劉備指責劉璋很小氣,他勞苦功高,卻沒有得到應得的賞賜。
此時的劉璋終於領教了劉備的梟雄本色,不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到頭來還要被反咬一口。
雖說劉璋感受到了這個世界對他深深的惡意,但在接下來與劉備的戰爭中,他卻始終堅守道德底線,不忘存恤百姓,哪怕他自己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