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緬北雨季來得猝不及防。
廠房頂棚被雨點砸得噼啪作響,卻壓不住車間裡生產進行的轟鳴。
方文在不同車間巡視著,火箭彈廠的生產線第一次正式開工,他比工人們還要緊張。
改造後的creusot400衝壓機正以每分鐘8次的穩定節奏吞吐鋼板。
“壓力錶波動控制在0.3以內!“衝壓車間主任向方文匯報著情況,這是符合標準化流程中的設計數值。
第一批彈體毛坯透過吊環拉起,放在板車上,送往加工區。
加工區那邊,工人們立刻用特製卡具固定,車床刀頭隨即落下,火星四濺中銑出需要的結構。
這些工序全部是人力操作,參與的工人都是從彈藥廠調來經驗豐富的工人。
而做好這一工序,需要一天時間。
然後送往隔壁的焊接車間。
焊接車間中火花綻放,煙氣燻人。
從斯柯達兵工廠運來的二手焊機旁,施耐德派來的技術員勒梅爾正盯著工人操作:“焊縫必須連續,中斷就是失敗品!“
方文來到剛焊好的彈體尾翼元件處,用銅錘敲擊接縫處、清脆的金屬聲證明無虛焊。
隨後,他前往最東側的全封閉廠房裡。
那裡是製藥室和裝藥室。
霍端陽和化學組的工作人員戴著口罩正在小心裝藥。
改良的雙基推進劑被壓入藥柱模具,壓力錶指標必須停在120kg/cm的刻度上,不能多也不能少。
引信車間那邊,第一批機械觸發引信完成測試。
裝配組開始對接戰鬥部和推進部。
這些情況,都被廠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總監室內用不同的標誌在牆上的工藝流程板上標記,實時跟進著廠內生產情況。
耗時3天,在所有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緬北廠流水線試生產的火箭彈製作完成了。
而這時,連續幾天的大雨正好也停了,陽光穿過雲層照下,彷彿老天爺也在慶祝這一刻到來。
轉晴的天氣,也正好進行實彈測試,隨即火箭彈廠將這批彈藥裝上軍車,運往基地外的實彈測試場。
軍車在泥濘的土路上顛簸了前行,來到了測試場。
遠處的土山上,樹立了一些樹樁當作士兵標靶,後面還有五個直徑三米的水泥地堡。
這是用來模擬一場攻堅戰,土山上就是日軍的工事陣地。
泰山軍工火炮測試專員嚴懷勳負責這次的實彈射擊。
他帶著6名專門為了火箭彈發射而培訓的發射手開始忙碌。
一枚枚82毫米泰山自制火箭彈從卡車上取下,安裝在不同的發射裝置上。
有車載16連發泰山風暴發射器,有泰山7連發和10連發航空火箭彈發射巢。
不同的發射裝置,安裝也不一樣。
也是火箭彈發射最耗時的環節,可以說,安裝一小時,發射幾分鐘。
一陣忙碌後,火箭彈全部安裝完畢,可以開始了。
嚴懷勳和3名發射手在原地等待,另外3人扮演偵察兵們出發。
本次模擬實戰的發射定位,是採用了嚴懷勳根據火箭彈發射特性而設計的交會法測量。
交會法的本質是利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透過至少兩個觀測點測量目標的方位角,兩條方向線的交點即為目標位置。
也是目前炮兵採用的常用定位手段。
這次採用的是三點交會:三個觀測點,也就是三條方向線理論上應交於同一點,若存在偏差(因測量誤差),則取三角形區域的中心作為目標位置,這樣相對於兩點交會能夠更精確定位。
測試場土坡附近,分別插著紅、黃、藍三面標杆——那是嚴懷勳提前佈設的三個觀測點,彼此間距約 1.5公里,呈三角形覆蓋整個靶區。
三名觀測員甲揹著測量工具包,小心來到標杆下的草叢裡蹲下,隨後拿出軍用指南針和劃滿刻度的木板。
觀測員們將指南針平放膝頭,轉動刻度盤使磁針與正北線重合,然後將木板上刻線測定。
經過測量後用鉛筆在地圖上標註靶標位置,隨後用泰山步話機進行報告。
而火箭彈發射陣地那邊,嚴懷勳收到報告後,立即在手繪地圖上進行標記,隨後進行測算。
當得出測算結果後,他帶著發射手開始調整射角射向。
隨後,他向方文報告:“目標座標確認,射擊諸元:距離 2800米,方向角 75°,仰角 12°!請求發射。”
方文點頭同意。
隨即,車載火箭彈開始發射,16發火箭彈密集射出,向著3公里外的目標飛去。
片刻過後,16枚火箭彈落在土山上,形成了一大片爆炸區。
火光硝煙騰空而起,連串爆炸下,整個土山都看不到了。
看起來效果不錯,大家都很興奮。
唯有方文表現平靜。
擁有超強感知的他,敏銳發現爆炸區域有缺失點,那裡應該是沒有觸發的啞彈。
過了一陣,硝煙散去,觀察員開車過去檢查情況,並用步話機彙報:“有兩枚火箭彈未爆炸。“
八分之一的故障,有點高,如果就這樣大規模生產的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而後面發射的航空火箭彈發射巢,也有同樣問題,出現了引信未激發的啞彈情況。
方文嚴肅道:“這表明,泰山生產的火箭彈是有技術缺陷的,絕對不能就這麼批次生產送到戰場上去。把啞彈帶回去,我們針對進行技術攻關。“
4枚沒有爆炸的啞彈運回火箭彈廠。
即便是啞彈,也會有爆炸的危險,想要對它們進行研究,得做一些安全措施。
技術工人們小心撬開連線處,將戰鬥部和推進部分離,然後取出戰鬥部的裝藥。
這樣危險就解除了。
隨後,方文和廠裡的技術人員,一同研究起來。
曾經參與泰山單兵火箭彈生產的一位工程師第一個出聲。
“82毫米火箭彈採用的碰炸機械引信。它核心是“擊針-彈簧-雷管”聯動機構,需透過火箭彈撞擊目標的衝擊力壓縮彈簧,使擊針刺向雷管。若彈簧剛度過強,或擊針行程過短,只能產生輕微撞擊時都無法觸發。我們的單兵火箭筒,就因為彈簧剛度過大,擊中日軍輕型裝甲車側面時,常因衝擊力不足導致啞彈。這4枚火箭彈也是同樣情況。”
另一名工程師反駁:“彈簧剛度是經過多次測試的結果,如果剛度不夠,很容易提前爆炸,不利於對付坦克和碉堡等攻堅目標。”
確實是如此,彈簧剛度是不可能調整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