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方文從歐洲返回,和他一同回來的,還有孫掌櫃。
其他的人,則留在法國,負責跟進施耐德公司發貨的情況。
飛機降落在仰光機場,龔修能去開艙門。
孫掌櫃起身,準備下機前,與方文交談。
“總經理,不去總部嗎?”
“軍工專案需要我來主持,民航就全靠你們了。”方文回道。
“嗯,我們會管理好公司的。對了,總經理,你說小鬼子會不會針對我們對施耐德公司採購的事情從中作梗?”
“是有可能,但他們的軍艦過不來,最多是派出特工進行破壞,或者在海上僱傭他國勢力襲擊我們的貨輪。等貨船從馬賽港裝貨出發的時候,我會飛過去進行護航的。”
“這樣啊。總經理考慮周全,我就不用擔心了。”
孫掌櫃說完,下機離去。
而方文則因為孫掌櫃的那些話語,在思考怎麼個護航法。
雖然水上飛機可以在海面降落,但長時間護航,也需要各種物資準備。
這就需要美國那邊的林水旺安排好貨輪的飛機用補給物資。
或者,在貨輪上搭建一個貨物和供給降落飛機的兩用平臺。
那艘被擊沉的鳳翔號航母,不就是這麼做的嗎?
隨後,他卻又否定了這個誘人的想法。
一艘貨輪改造的航母,也需要大量的鋼鐵,以及龐大的工程量。
更別說配套航母需要進行的訓練,這可不是目前泰山航空可以做到的。
還是踏踏實實發展航空產業,順帶做些陸軍準備更現實。
揮去思緒,他啟動飛機加速,升空,飛往緬北基地。
幾個小時後,飛機降落在緬北基地中心機場。
才從飛機上下來的方文,徑直回到住所休息,補充長時間航行消耗的精力。
第二天清晨,天剛矇矇亮,方文卻已經起床。
他站在了住所的窗前,望著遠處正在晨練的機械師和工人們。
要想做好軍工工作,一個健康的體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天早上,各廠各部門都有自己的早操和晨練活動。
看著他們,方文卻不由又想起了火箭彈的事情,心中生出一種沉甸甸的緊迫感。
火箭彈專案,這個被他視為撬動當前局勢關鍵的支點,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落地生根。
洗漱完畢後,他特意對著鏡子理了理略顯凌亂的頭髮,整理了下衣服。
隨後出門,帶著龔修能去研究院的食堂吃早餐。
因為上次的事情,研究院食堂經過了特別整頓,管理者已經換人。
工作人員見方文來了,非常緊張,連話都不會說。
食堂大師傅出來,接過菜勺,“總經理,那天的事情,我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以後絕對不會再有這種事情發生”
方文出聲打斷:‘你們的本職工作是飲食,做好本分工作,不要違反規定就行了。給我一屜熱包子。’
大師傅喜笑顏開,給方文準備食物,其他人也鬆了口氣。
和龔修能就著稀飯吃了一屜熱騰騰的大包子後,兩人離開食堂,前往基地辦公區。
路邊的基地安保士兵正在進行操練,整齊的腳步聲與口號聲交織在一起。
方文忽然停下腳步,指著不遠處一塊被圈起來的空地:“那裡原本是打算建倉庫的吧?改作火箭彈廠區的一期工程,應該夠用。”
龔修能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地方倒是蠻大的。”
來到基地辦公區後,沈偉濤已經等在會議室門口。
他手裡捏著一份名單,見方文過來,連忙迎上去:“總經理,各部門負責人已經在裡面等著了。我按照您的意思,讓他們提前梳理了部門裡有機械、化工背景的人員。”
方文點點頭,推開門走進會議室。
十多位負責人齊刷刷地站起身,目光裡滿是期待。
有飛機制造2廠的林逸飛、半導體廠的柏則善、彈藥廠的霍端陽,泰山研究院的路澤軒,以及基地安保部,後勤部,航空部,電力部,運輸部,倉儲部的負責人。
“坐吧。”方文走到主位坐下,將資料夾翻開,“今天叫大家來,是要宣佈一件事。我們要建一個新廠,專門生產火箭彈。”
話音剛落,會議室裡便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
雖然早有猜測,但當訊息被證實,眾人還是難掩激動。
火箭彈,這個名詞在上月出現在基地時,就非同凡響,那齊射過後的威力,著實驚人。
大家也都希望能將這麼強力的武器在基地中生產出來,提供給國內抗戰。
方文抬手示意大家安靜:“施耐德公司那邊會提供裝置和技術支援,但他們並沒有生產火箭彈的經驗,因此,裝置可能需要經過大量除錯,我會全程跟進整個過程。今天討論的主要是前期的建廠準備工作,要提前做好。我決定,成立火箭彈廠籌備組,由沈偉濤任組長。”
沈偉濤猛地站起身:“是總經理!”
“接下來是人員抽調。”方文的目光掃過在座的每個人,“火箭彈需要一批技術骨幹,和我一起參與生產線的建設,要求是懂工程技術、能吃苦。三天之內,各部門把名單報上來。”
飛機制造2廠的林逸飛率先開口:“我們廠沒問題,但廠裡的工程師都有自己的工程小組,要調,就得整個工程小組調。”
“彈藥廠也能出八個人。”霍端陽也開口:“上次從德國買回來的那批化工裝置,是用來做單兵火箭彈發射藥的,他們早就摸透了,轉做火箭彈燃料應該很快就能上手。”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積極響應,沒人提困難,更沒人講條件。
方文看著眼前這群人,忽然想起剛到緬北建設基地時,大家擠在臨時搭建的草棚裡啃乾糧的景象。
那時候誰也說不清未來會怎樣,卻都抱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這是如此,短短一年多時間,才能做成如此規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