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軍有八千兵,楊將軍帶走了一半,另一半留守軍營。走前,楊將軍反覆囑咐楊淮楊虎等人:“你們要守住軍營。一定要提防匈奴蠻子趁機進犯。”
“萬一匈奴蠻子來了,立刻送信去裴家軍求援。”
楊虎小聲嘀咕:“裴將軍心冷如鐵,皇上有難都不肯出兵。怎麼會發兵支援我們?”
楊將軍卻道:“裴將軍不想被捲入內戰,所以不肯出兵。有外敵來了,她絕不會袖手旁觀。”
頓了頓,對楊淮說道:“我領兵前去勤王,不知何時能回來。如果我戰死了,你不必守孝,要儘快入贅裴氏。”
這話聽著太不吉利了,就像交代後事一般。
楊淮心裡一個咯噔,脫口而出道:“要不然,還是別去了吧!反正裴家軍也沒去。”
楊虎張口附和:“陶無敵這般厲害,大伯父還是別去了。”
楊將軍面色一沉:“天子下旨,豈能不去。本將軍已下了軍令,不會更改。”
然後,便領著四千精兵去了渤海軍。
像楊將軍這樣忠於朝廷的將軍,總有一些。北地各駐軍紛紛出動,如果從上空俯瞰整個北方,就能看見從數支軍隊從不同的方向,奔赴趕往渤海郡。
時下軍隊的軍紀都不好,大軍所過之處,和匪徒過境沒什麼區別。不知多少戶被搶了糧食被凌辱妻女被拉進隊伍。躲進燕山的流民,驟然多了起來。
燕山裡的山匪早已被裴家軍剿滅的乾乾淨淨。燕山也早已成了裴家軍的地盤。
燕山山脈連綿,流民躲進深山密林裡,便如水入江河。只是,深山裡有野獸猛禽蛇鼠蟲蟻,又沒穩定的糧食來源,想活下去不是易事。
湧入燕山的流民,翻越山林,死在半途的不知多少。最終成功尋到裴家村的,大概也就十之二三罷了。
看著大片的良田安寧耕種的農夫,看著延綿不絕的堅固圍牆,衣衫襤褸的流民抱頭痛哭。
“終於找到裴家村了。”
“能被裴將軍收容,我們以後就有好日子過了。”
“別的軍隊,比土匪還要可怕。裴家軍從不欺辱百姓,每年只收三成田稅。裴將軍就是天上的菩薩降世,就是來解救我們的。”
失了家園無路可去的流民們,將裴家村當成了世外桃源。跑到這裡,就有了生路。
面對激增的流民,裴青禾也覺得壓力沉沉。
這個月裡,來投奔的流民是平日的幾倍。照這樣的趨勢下去,以後還會越來越多。
裴家村裡雖然囤了許多糧食,也不能無限制無休止地接受流民。她必須要保證裴家軍計程車兵們先吃飽,保證裴家村裡所有人都能吃上飯。再斟酌餘力,接納一部分流民。
“時硯,你算一算存糧。留出裴家軍一年軍糧和全村人一年的糧食。”裴青禾低聲道:“看看還有多少餘糧,能接納多少流民。”
這段時日,流民接連不斷地湧入,身為總管的時硯也是最忙碌的一個。每日算盤珠子都快被撥爛了。糧食省了又省,算了又算。
裴青禾吩咐過後,時硯二話不說又翻了一回賬冊,算了一遍,沙啞著聲音道:“如果留夠一年的糧食,最多再接納兩千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