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青禾狼吞虎嚥,吃得香甜:“睡飽了,我去馬廄看看。”
心心念唸的,都是戰馬。
馮氏抿唇一笑,沒有阻攔,只柔聲囑咐:“這幾日多歇一歇,別太過勞累。”
裴青禾笑道:“娘別擔心。我知道輕重,不會累著自己。”又興致勃勃地邀馮氏一同去馬廄。
馮氏欣然應了。
馮氏以前纖弱,來了燕郡後,每日教導孩童讀書,也會練一練拳腳。如今身體康健,體力遠勝從前。
到了馬廄,見到一匹匹神竣的戰馬,馮氏也是滿心喜悅:“太好了!我們裴家軍最缺的就是戰馬。這回展家立了大功!”
一支軍隊,騎兵能達到三成,就已十分難得。以前的北平軍便有三成騎兵。廣寧軍范陽軍遼西軍稍差一些,騎兵約莫佔了兩成。
裴家軍自建立之日起,就缺戰馬。直至大敗范陽軍,將范陽軍的戰馬全部索要過來,才勉強有了幾營騎兵。
現在地盤大了一倍,北平郡招募新兵,要練三千精兵。裴家村這裡也要補齊三千兵,再有屯兵各縣城的人手,裴家軍已將近萬人。
多少戰馬才能夠?
再多都不夠。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裴青禾叫來趙海,問詢戰馬數量。趙海咧嘴笑道:“我今日領人數了三回,展東家一行人帶回了八百六十二匹戰馬!有二十七匹母馬,還懷著馬崽子。”
裴青禾心情愉悅極了:“你費些心思,好好照料這些母馬。人手不足,你從村中挑勤快老實的,以後和裴家軍裡計程車兵一樣發軍餉。”
一開始是沒有軍餉的。一群沒飯吃的流民,能被裴家村收容,給口飯吃,便已感激涕零了。
等打退匈奴蠻子,從昌平縣裡招良民進裴家軍開始,裴家軍才算真正建了起來。招募新兵給安家銀子,每個月有軍餉,受了重傷的或戰死的,都有撫卹銀子。
裴家軍的軍紀遠比廣寧軍這樣的軍隊嚴苛,操練格外辛苦,卻有源源不斷的人來參軍。吃飽飯發足軍餉,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素。
在馬廄裡做事的,也一樣是裴家軍的人,照樣領軍餉。
趙海算了一算:“馬廄裡原有戰馬四百一十三匹,加上這八百六十二匹,便是一千二百七十五匹馬。每人大概照料四十匹戰馬。現在馬廄裡十二人,再招十八人。”
裴青禾笑道:“再招三十人。還有一路買馬的,或許也在回來的路上。”
趙海點頭應下。
養馬消耗極大,每日所需的草料豆料,是一筆龐大的花費。裴青禾叫來時硯,張口問詢:“現在有一千二百多匹戰馬,我們養得起吧!”
時硯修長的手指噼裡啪啦地撥算盤,一邊算賬給自家將軍聽。一匹馬一天要多少草料豆料,一百二百多匹戰馬一天要耗費多少銀子,養一個月的耗費是多少,養三個月半年一年各是多少。
裴青禾聽著一連串的數字,頭都大了一圈,咳嗽一聲打斷時硯:“不必這麼詳細。你只要告訴我,我們能不能養得起這麼多馬?”
時硯挑眉一笑:“再來一千匹,也養得起。”
。